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袁航

6月2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创新活力才能持续释放。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必要事务性负担重、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继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

充分尊重科研规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同时,对科学研究来说,失败是常态,成功是惊喜。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只有让科研人员卸下包袱、敢试敢错,才有可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科学成果的取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科研人员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如果科研人员常常为了不必要的检查、评审、汇报等其他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是难以静下心来开展科技探索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决不能让科研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而是要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减少科研人员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英雄是否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要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和各种束缚,尤其是坚决破除过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更加关注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研人员“挑大梁”。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

当然,无限风光在险峰。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广大科研人员也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 2024-07-0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439.html 1 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