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在湄潭县桃花江畔,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农村闲置资产被盘活,民居变民宿风生水起,几年迎来大变样,2023年,全县28个乡村旅游点、300余家民宿实现营收近8000万元;
在天柱县茶海村,春采茶、夏收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土地焕发新生机,一茬接着一茬收,四季瓜果飘香,脱贫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向前一大步,获得感跃然脸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落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要求,让农民有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和更多获得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更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勇攀高山再登峰。贵州奋楫向前、抢抓机遇,在难点上作突破、在重点上作成效、在试点上作拓展,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改革,全力推进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
改革的春风,正穿越乌蒙、苗岭吹进每一个山村,随乌江、南北盘江贯通南北西东,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让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改革以人为本,让幸福可感可及
在天柱县高酿镇邦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吕鹏辉有一本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邦寨村各家各户的“小事情”,从哪家的房子需要修缮,到哪家适合养牛,再到哪家孩子上学困难或老人就医困难等,都一一记在这本日记上,一户一策,找方法,帮解决。
“这两年,吕支书带领驻村工作队,为村里争取了100多万元资金,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还帮助我们打造了农产品品牌,用‘包种代销’的方式帮助销售村里的农产品。驻村队伍的到来真真切切地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动力。”邦寨村党总支书记龙云昶由衷地说。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队伍就到哪里。2023年以来,贵州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选派9972支队伍驻村,全省上下“一盘棋”推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改革,把政策推进农村,把帮扶送到家门口,让乡村振兴惠及到人,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
从一名学生、一粒药、一间房到一碗水,“3+1”保障的不断档,见证着改革的初心和温度。
2023年全省投入126.61亿元学生资助资金,照亮困难学子求学路;持续实施大病专项救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解决就医难,71.6万患有“四类慢病”的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应签尽签;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管理机制,让群众住上“安心房”;筑牢饮水安全防线,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将防止返贫的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处,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村而建,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改革的红利惠及到人,脱贫群众的日子也更上了一层楼,2023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提前完成人均年纯收入1万元以下低收入脱贫人口动态清零任务。
改革唤醒土地,让产业迸发生机
4月的春茶采摘刚落幕,7月伊始,瓮安县岚关乡茶海村又迎来了丰收。眼下,正是黄瓜大量上市的季节,一排排白色的大棚内,一根根翠绿的黄瓜缀在藤蔓间,争先恐后冒头。
“今年是我们黄瓜基地第三年丰收,每亩的产量大概在1万斤左右,每天都有五六十个工人进行采摘、分拣、装筐,然后装车发往香港、深圳、重庆、贵阳这些地方。”茶海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勇介绍,离黄瓜基地不远,茶海村的冬瓜基地,也在忙着打瓜尖、摘花苞,过阵子冬瓜也将成熟,四季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一茬接着一茬。
茶海村的例子,并非个例。近年来,贵州坚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不仅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为全省各地发展特色产业增添了新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资源的聚集,人才的汇聚,让农村土地焕发全新活力。纵观全省各地,特色产业走出康庄大道的例子不胜枚举,各地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在土特产上不断做精做强,打造出一批批叫得响亮的品牌,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坚持在改革中用“闯”的精神,贵州特色农产品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截至2023年底,贵州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2家、排全国第二位;过去五年,全省食用菌的相关企业增加两倍,刺梨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辣椒制品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
山地特色农业的振兴,激活沃野田畴风生水起,助农增收成效凸显,202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和8.1%。
改革振兴乡村,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文件在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单列一个部分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具体安排。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面对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我省不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有力有序推进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新征程。
一项项改革举措,锚重点聚合力,推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
在湄潭县鱼泉街道,一栋名叫“户晓”的民宿通过闲置资源盘活,成为游客“新宠”,在该民宿的带动下,周边迅速兴起数十家民宿,乡村旅游火热十足;在金沙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样让“空土地”再次“活起来”,闲置的农村住宅“大变身”,以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复垦土地等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来源;在贵阳贵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经营的“1+1”发展方式,闯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看如今乡村的变化,正是改革的力量,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全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贵阳市、六盘水市、湄潭县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加快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探索总结“六条路径”。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100家引领型龙头企业和100家上规入统企业,新增认定一批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推进财政金融支农创新,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更加有力。
风劲潮涌,贵州的农村改革正在以“稳”中赢得主动,“进”中求得实效的方式,夯实“三农”持续向好的制度基础,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