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匠人留下繁花满树 低调精巧

打银手艺代代传。 颜子淇 摄

屯堡银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记载,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56处银场,大多在安徽宣城、江苏镇江、江西鄱阳、浙江衢县、江西上饶等地。也就是说,从唐代起,江南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银匠,他们经历了大唐盛世的万国来朝、大宋繁华绮丽的雨过天晴,再到元朝的民族融合。无论太平盛世,还是朝代更迭;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打银手艺一代一代坚韧地传承。银匠们随着明初的征南大军来到安顺,在屯堡村寨生根发芽,留存至今。

在双堡场坝上有一家银饰店,老板是夏官屯一个地地道道的屯堡人,50来岁,叫严安妹,女儿是他的助手,叫严章齐。严安妹的手艺是爷爷严登云传给他的,现在他又传给女儿,银匠手艺在他家已经传承到第四代。再往前追溯,20世纪初,严登云选择学做银匠,是在九溪的几家银匠作坊学的。

生活在安顺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都有佩戴银饰的习俗。相比苗家银饰的华丽夺目,飘逸灵动;屯堡人的银饰则显得深沉内敛,低调稳重,做工精巧,体现屯堡人的审美和财不露白的精神气质。

过去,屯堡后生提亲下聘礼名曰“挑提篮”,父母为其置办的聘礼中,一定有梅花穿丝手镯,寄寓家族长辈希望未来的媳妇具有冰清玉洁、坚忍耐劳的品格,同时也寓意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丽日和风,也有风暴严寒,只有历经风霜,耐得寂寞,才能繁花满树,香飘四方。再者,金银财宝,银排第二,有保值功能,一副手镯,能在非常时刻救急,甚至救命。这是传统在屯堡人生活中的体现。

张勇主要收藏钱币和屯堡银饰,他从事收藏已经40多年,在他眼里,那些精工细作的戒指、手镯、发簪、步摇、胸佩、童帽饰,经历岁月的积淀,每一件都有灵魂有温度,既古朴又精巧。

屯堡银饰的美不只吸引了张勇。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张勇在逛闻名中外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时被人一把逮住,那人看上了他戴在手上的屯堡半边花手镯,无论如何要买。张勇记得自己40元买的手镯,那人出价500元,十几倍的差价。这件事发生在北京琉璃厂,那里人文荟萃,卧虎藏龙。偏远屯堡村寨一个不知名的银匠,在两三百年前手打的半边花手镯受到如此礼遇,证明了屯堡银饰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2024-07-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267.html 1 匠人留下繁花满树 低调精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