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泉水养蛙 销售翻番

石蛙养殖基地。 张警 摄

峪丰源公司的工人在收集石蛙卵。 张警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仲夏时节,在都匀市归兰乡合心村的石蛙养殖基地,蛙声此起彼伏,养殖技术员周山洪正通过摄像头查看石蛙的生长情况。

养殖池的水源直接来自于山泉水,水质清澈纯净,池塘内的水草和浮游植物不仅为石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帮助维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保证了石蛙在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生长。为此,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合心村、联盟村建立了两个总面积达60亩的石蛙养殖基地。

“好山好水好生态,石蛙根本不愁卖!”周山洪说,石蛙肉质细嫩鲜美,通过山泉活水生态养殖,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公斤价格300元至400元,远销湖南、广东等地,供不应求。

石蛙虽然好吃,却很难养。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9℃至26℃,养殖石蛙需要极高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尤其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

记者在石蛙养殖基地看到,养殖池排列有序,精心设计的山泉活水养殖系统模仿高山流水的环境特点,是适宜石蛙生存的自然环境。

轻轻掀开盖板,石蛙纷纷跳跃而出,溅起串串水花。“它们一般晚上才出来活动,白天就藏在盖板下。”周山洪说,每个养殖池都能为石蛙提供遮阴和潮湿的环境,当傍晚的太阳逐渐西沉,石蛙们又开始活跃起来,在水草间觅食。

走进200平方米的蝌蚪池,5万多只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着。“蝌蚪主要吃米饭、蔬菜等食物,变成石蛙后,对食物就有了新的要求,主要吃活体的蚯蚓和黄粉虫,都是纯生态绿色产品。”工人陈治晓说。

峪丰源公司还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养殖池的各项参数。大数据平台通过监测水质、食物供应、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确保石蛙的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当养殖池中的水质因石蛙排泄而变差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技术人员迅速响应并进行处理,以确保石蛙的生长不受任何影响。

目前,峪丰源公司有300万只蛙苗,商品蛙5万斤。2023年,该公司销售额达600万元。“目前,我们已经打开广东市场,今年的销售额还会再翻一番。”周山洪说。

石蛙产业不仅为峪丰源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该公司与当地村民签约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种苗,包括技术培训和养殖管理,带动村民参与石蛙活水养殖计划。

靠着养殖石蛙,合心村的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态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自愿杜绝排污,保护水质,为石蛙养殖保驾护航。

--> 2024-07-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9080.html 1 泉水养蛙 销售翻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