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华姝
83岁的苟德超很守时。记者和他约6月27日上午11点的采访,他提前20分钟就到了。
“守时是我做人的基本准则。”苟德超说,他从不让人等,“让人等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这种守时的习惯从他工作一直延续到退休,乃至后来成为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的一名红色义务讲解员。
苟德超不仅守时,而且对宣讲的工作格外重视,宣讲前一定要刮胡子、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同时还要提前做充分的宣讲准备工作。
2021年苟德超刚成为红色义务讲解员时,接到一个任务——为一群小学生讲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前一天,收到纪念馆社区发给他的故事,苟德超从头看了一遍,口述一遍后,他发现不够生动。他便四处搜罗龙思泉的相关报道和资料记载,最终全面了解了龙思泉因治疗群众掉队,最终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枪杀的故事细节。
第二天,他提前到了纪念馆社区,等学生们一到,他便绘声绘色讲述故事。讲到龙思泉中枪,苟德超模拟了一声枪响,然后立即用右手捂住胸口,左手做出护住药箱的样子,“体力不支”地往前踉跄了两三步,神色痛苦地说:“就这样,龙思泉胸前鲜血直流,最终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苟德超讲得认真,听众听得入神。看着学生们眼里闪动的晶莹泪花,他觉得自己的宣讲成功了。
红军在遵义的故事很多,讲了三年,苟德超已经烂熟于心,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不断丰富故事的细节。
几天前,苟德超50岁的女儿给他打电话,说手里有一本老红军战士的回忆录,里面提到了很多红军在遵义的故事。
苟德超很高兴,“等她得空了我就去拿来看。”
进入6月,遵义市一直阴雨不断,前来纪念馆社区的游客少了,宣讲的时间也少了,苟德超就利用这个“空挡”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每天晚上从6点开始,他就锁定央视新闻联播及焦点访谈、贵州新闻联播,以及直播遵义等电视节目,随时了解省内外和国际时事。
苟德超1965年入党,至今党龄5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亲眼见证了国家从积贫积弱到现在的飞速发展,他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应该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努力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