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冷赛楠 摄影报道
今年4月,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4种成分含量,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我们常喝的饮料是什么营养等级?标注无糖饮料真的就无糖吗?有了分级原则,市面上的饮料就可以放心饮用吗?
日前,记者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韦琪,从营养学角度,为大家给出专业分析。
少有人关注配料表上的含糖量
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货架上的饮料琳琅满目,顾客在选购时,一般只关心口味,少有人会看饮料的配料表。
“几乎每天都会买杯奶茶或饮料。”30岁的代先生说,自己没关注过饮料配料表上的含糖量,也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每日糖分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如果仔细观察饮料的配料表,不难发现,随手一瓶500毫升的果汁饮料,糖分含量已超过50克。
多项研究表明,过高的糖摄入量,与肥胖、龋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饮料中四成分对健康有影响
“在营养选择分级的评定指标中提到的非乳源性糖,实际上就是添加糖。食用过多,会大大增加摄入热量。”韦琪介绍。
“如果大家有测血糖的习惯,会发现喝一瓶含糖饮料下去,血糖快速飙升。”韦琪说,饮料中添加的糖均属于单糖或双糖,就是这种添加糖对血糖产生了影响。
饱和脂肪,会影响心脑血管及血脂含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饱和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全天脂肪量的10%。如果一瓶饮料就含大量饱和脂肪,肯定不健康。”
“反式脂肪,就是部分奶茶类、咖啡类饮料中,添加的植脂末或植物奶油调味品。”韦琪说,反式脂肪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很明显,需要控制每日摄入量。
对于非糖甜味剂,韦琪介绍:“大部分甜味剂都是近年才发现并使用,有些饮料生产商会使用甜味剂来替代糖,认为这样是相对健康的。科学研究表明,甜味剂仍会给大家带来未知的健康风险。”
标注无糖 真的无糖吗?
记者随机购买了几款包括碳酸饮料、茶饮料、酸奶在内的常见饮料,韦琪一一进行了营养分析。
“气泡水及茶饮料,配料表中标明含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等,这些都是甜味剂,应属于B级饮料。”
碳酸饮料和酸奶,分别标注了“无糖”与“无蔗糖”,两者的区别,韦琪解释:“无糖标识,按照相关规定,有明确含量限制。大家要注意的是‘无蔗糖’概念。”
韦琪介绍,蔗糖是糖类的一种,标注“无蔗糖”,不代表无糖。所以相较来说,“无糖”会比“无蔗糖”更加健康。
白开水是对健康最好的饮料
近几年,市场上标榜“0糖”的代糖饮料层出不穷,既然含糖量趋于0,是否就可以拿饮料“当水喝”?其实不然。
韦琪特别提醒:“和葡萄糖、蔗糖相比,虽然代糖的升血糖指数较低,但并不是可以长期不限量饮用的。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含代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肥胖。”
“白开水永远是最好的饮料。”从营养师角度出发,韦琪建议大家多喝白开水。“凉白开、淡茶水,才算更健康、更安全的饮品。”
韦琪认为,上海开始实施的饮料营养分级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举措,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地指导人们选择健康的饮料。所以,结合自己身体状况与需求,合理安排饮食,才能真正做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