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在基层“末梢”建服务“前哨”

(上接第一版)

晏忠群不是个例,泥溪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荣举说,当时认为肯定会挤破脑袋的“培训+就业”好事,却在社区里遭冷遇。群众有质疑是有原因的。过去,有的干部不太会做群众工作,“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群众吃过亏,持观望态度。

“要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黄荣举当即带领社区“两委”走进群众的家里,了解他们的实际就业需求,并梳理出社区18岁到60岁的劳动力200人。同时,领着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熟悉手工制作流程。

社区还通过进一步加强村企结对共建,引进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盘活闲置资源,已帮助10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作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通过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引进企业到社区建工厂车间等方式,帮助群众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创新方法更精准

初夏时节,记者跟随黔西市锦绣街道锦绣社区20栋包楼干部张恺上门走访,无意间看到居民曾禄禄手腕上戴着一块黑色智能手环。

这个手环有什么作用?

“这是社区配备的手环,多亏了它,媳妇才没有走丢。”一旁的张明宇回答。原来半年多前,张明宇患病的妻子曾禄禄一人外出时迷失了方向,在智能手环的准确定位下,他和社区干部在30公里之外的林泉镇找到了妻子。

曾禄禄佩戴的智能手环是2023年锦绣社区利用帮扶资金专门为特殊群体配备的智能手环,手环与社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关联,不仅可以查看佩戴人的活动轨迹,还能监测他们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指标。

锦绣社区是黔西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党组织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搭建起集AR地图、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多功能党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形成“一图知全局、一码解民忧、一环破难题、一网全监测”模式。今年,社区还在69栋185个单元楼张贴“微诉求”二维码,让群众急难愁盼诉求“码上办”。

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还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各地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立足本地实际,结合群众所盼,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让服务群众方式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更贴心。

移动办公提质效

近日,凯里市大十字街道金泉帝景小区居民杨成熙看到,在小区门口一张简易办公桌面前,五六个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围坐其间,桌子旁边还摆放有“南山社区党群服务移动办公点”牌子。

“您好,我想反映一下小区生活用水管总是爆裂,经常停水,太不方便了。”

社区工作人员杨国华招呼杨成熙坐下,一边轻声问询,一边仔细记录,并现场拨通了南山社区党委书记杨贵珍的电话。

随后,社区立即协调北控水务、园林管理、市政、交警大队等单位组成处置小组现场办公,就管道维修事宜商讨具体解决方案,并现场敲定重新规划管道供水的施工方案。

很快,小区用水问题便得到彻底解决,居民纷纷表示:办公桌“搬”进小区院落,更搬进了群众的心里。

今年4月以来,南山社区试点推行党群服务“移动办公点”,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在职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走出去”“沉下去”,面对面和群众拉家常、答疑解惑、办实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省各地党组织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将办公点设在基层一线、将办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用心解决群众诉求,及时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化为“履职清单”,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办事服务。

--> 2024-07-0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8778.html 1 在基层“末梢”建服务“前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