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特写

南京芥子园再现明朝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

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回到600年前的故乡南京,再现当年生活的场景。

凤阳汉装是穿在身上的史诗,是对江南的牵挂,松糕粑、旧州皮膀、炸茨菇……旧口味的饮食,是远征亲人的思念,再唱一曲将军令,梦回大明。

沿芥子园大门进入,一口大碗茶静待来客。回想那一年,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移至贵州,在漫长岁月中生生不息,与当地各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从小就要学做腰带,这是我们屯堡人的标志。”凉亭里的孃孃,手上慢慢拈着的绣花线,编织成屯堡腰带。腰带围上,和身上的屯堡服饰融为一体,还是那首流传的曲调: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帚帚,脚上两个翘翘。

芥子园园区,就像安顺屯堡,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沿墙布展的海报上,有当时贵州卫所分布图、有贵州与南京的渊源、有屯堡人600年的守望。虽是雨纷纷,仍吸引了不少南京市民驻足。

演武堂里,一场地戏正在演出,那些历史上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一招一式,无不展现出屯堡人忠勇爱国的坚定信念。

银铺里,一位来自南京的女士精心挑选了一个银手镯,赞叹数百年的手艺依旧传承。尝一口松糕粑,甜甜糯糯;屯堡八大碗里的香肠、旧州甜饭、盐菜肉还是当时的味道。

“这样的绣花鞋已经很难看到了。”一位游客拿着绣花鞋爱不释手。作为日常服饰,绣花鞋是每个屯堡孃孃的必备品,绿、红、紫各种颜色的搭配显得特别艳丽。

“欢迎游客去我村落屯堡喝大碗茶,儿孙富贵万年春。”屯堡孃孃的一曲山歌唱得悠远流长,让游客驻足聆听。

当天的芥子园再现了600年前明朝人生活的样子,“看明朝、到贵州”,底气十足!

--> 2024-06-30 特写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8743.html 1 南京芥子园再现明朝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