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中医医院围绕“中医为龙头、西医创一流”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构建人才高地,助力健康贵州建设。
今年2月,该院在毕节市发布的2024年度第一批次“人才强市”引才计划简章中共有33个人才引进名额,简章发出后,收到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40余所国内知名院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报名资料352份。这是该院致力打造“医疗人才倾心医院”的具体体现。
筑巢引凤,涵养人才生态。“是毕节市中医医院给了我展示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在这个平台,我们能够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在该院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31岁就已经担任药剂科副主任4年的青年医生杜平说。
自2022年起,该院陆续挂牌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毕节中医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毕节研究院以来,吸引知名、一流专家来院带动学科发展成了该院“引才”的重要途径。该院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校园招聘会、丁香人才网站等多种方式,广发招贤帖,多种渠道引进新生儿科、产科、心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及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持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该院主要领导还多次带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对接洽谈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以高学历、高技术为标准,拓宽引才渠道,变“等”为“请”,不断优化医院人才结构和人才规模。
在人才保障方面,该院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调整绩效结构,有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育和保障工作,陆续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办法》等专项政策,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分层级将人才服务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位人才。深入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环境,通过落实人才引进经费保障,加快推进医院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发展、技术创新等,最大程度地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培育提质,助推人才升级。“通过进修,我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在诊疗思路和运营管理方面也收获颇丰,还结识了多位脊柱外科领域的专家、老师。”谈及在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的经历,骨伤科李增深有感触。
毕节市中医医院采取与知名医院对接联系,每年有计划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分批次分别到广东省中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眼界视野、发展理念和专业技能。2021年至今,选派外出学习192人。
另外,该院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培训相结合,为医务人员“充电加油”,通过院内组织集中宣讲研学、邀请市外知名专家专题讲学、市内专家领学、拜师方式跟学、线上线下结合导学等方式,两年共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100余次,5000余人次参加学习,全院人才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建立“双培养”机制,将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再培养成党支部书记,将一般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学科带头人。选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同事和患者信赖的党员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历练。
管用结合,激发人才活力。近年来,该院人才队伍亮点频出:3人入选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2人获评2023年贵州省百优医生护士,20人获评“毕节市名中医”“毕节市青年名中医”,截至目前,共有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百优医生、市管专家、市级拔尖人才、市级名中医等近60人。
在管人用人方面,该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人才工作优先抓,将人才工作与医疗业务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激发人才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依托国医大师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及“西学中”培训基地等优质平台,汇聚了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专家,培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中青年骨干。
以打造“医疗人才倾心医院”为目标之一,为人才提供细微周到的暖心服务,为医院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办理“优才卡”,在及时落实安家费等待遇的前提下,对所引进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配偶在工作安排、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帮助;建立医院领导班子联系人才工作制度,定期走访了解人才工作情况,竭力帮助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诉求;科学制定专家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对引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先选优在晋职晋升上给予倾斜、调研走访鼓励高层次专家人才积极为医院发展把脉、紧扣“风尚国医,守正创新”主题开展“理念、环境、制度、廉政、品牌”等“五位一体”文化建设等方式,让能者有为有位、让智者建言献策、让勇者担当作为。
(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