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梅
家乡的香炉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处,面东背西,与凯里市相距15公里。海拔1200多米。整个山形地貌犹如一个巨大的香炉,顶上四面绝壁,顶面是一块平地。绝壁之下呈滑肩形,极像香炉鼎肚,因此得名香炉山。虽名不见经传,但它是凯里苗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山。
晨曦中的香炉山,炉顶云腾雾绕,岚烟袅袅,犹抱琵琶半遮面,难见炉山真面目,不禁让人生发出一些神秘的感觉。
住在凯里城中,每当云开雾散时,地势略高一点的房子或高楼,只要门窗朝西面开,都能看见香炉山。那一片山水重叠,苍松巨石,云烟岚光,随着天地之间的日出日落、阴晴月缺、春夏秋冬之气象,像一幅动感画。
我家曾住在凯里市中心苹果山,此居高处,凭窗遥望,陶醉其中。儿子从幼儿园回来,搬个小凳子小桌子,随手就画香炉山。其中有一张香炉山的素描,被州文化局选用在儿童绘画展的橱窗里。我想那一定是大自然的熏陶和香炉山的风姿启发了孩子萌动的审美意识吧。
当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周边人们都会争相去爬香炉山。我生于凯里,长于凯里,后又离开凯里,在凯里时总与这个爬山的日子错过。
几年前回家探亲,突发爬香炉山的愿望。几位热心亲朋陪同前往,轿车可开到半山,由此登山已不是很艰难的事。因为整座山上都在改建和修缮,大家只在山腰上绕了一圈,就下山了。
2018年夏天回家,再次登上香炉山。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攀爬到了顶上。上面一块似篮球场大的平地,四角是陡峭的悬崖,古藤蟠缠,劲风如卷。
高度决定视野。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像大海掀起的波涛,密匝匝的波峰浪谷簇拥着香炉山。方圆十五公里范围内的景色尽揽入怀。凯里山城在群山环抱中,像一块彩色的玉佩,在阳光的濯照下,熠熠生辉。半山上有肥田沃土、深井细流、青瓦白墙,若隐若现。
当走到南天门百步梯时,同行的侄女丹丹告诉我一个民间传说:说天上仙女蝉月,因寂寞无聊,向往人间,看上一位住在香炉山上勤劳机智的苗族小伙桥生,他与母亲靠磨豆腐为生。蝉月遂私下凡间与桥生结为夫妻,生了一个女儿叫阿彩。有一日天王将蝉月强行押回天宫。在电闪雷鸣中,在蝉月含泪飞起的那一刻,桥生急中生智,顺手将一盘豆腐甩向天空,变成一副天梯,就是现在的南天门百步梯。桥生顺着天梯向着蝉月飘去的方向追去,再没回到人间。只留下母亲阿婆和女儿阿彩相依为命。
从那时候起,在香炉山上,阿婆和孙女阿彩天天祈求老天放桥生和蝉月回到人间。终有一天感动了山神,将香炉山的绝壁劈开了一个山洞,让阿婆在祈祷时能够避风霜雨雪,就是现在香火不断的观音洞庙。
很多年过去,阿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苗族美少女。跟着阿婆在山顶用歌声呼唤着日夜思念的阿爸阿妈。她清脆悠扬的歌声,引来周围村寨后生们的追慕,纷纷上山与阿彩对歌,唱了三天三夜。阿彩心仪其中一个年轻人,他们约好来年仍在香炉山上对歌,之后结为伉俪。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十九。后来以此为始,苗族“游方”(即苗族男女对唱情歌)、“摇马郞”(谈恋爱)流传至今。所以,凯里地区每年六月十九爬香炉山,遂成了苗族民间的百节之一。
回到家里,倚窗相望。夕阳晚照下,香炉山雄浑中透着明丽,静穆中蕴藏着神奇,鼎形中彰显着尊位。香炉山披上金色的袈裟,顶上霞光万道,腰上暮霭缠绕。日落之间,香炉山又渐渐如一幅剪纸画,贴进了夜幕里。
香炉山,早晚天天见,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