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间刺梨迈向广阔市场

——“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系列报道之龙里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恒新

近日,在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一筐筐灌装好的刺梨原汁运出厂房驶向远方。

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注视着各自负责的产线,灌装、包装、喷码……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022年以来,龙里县将生态特色食品作为首位产业,围绕刺梨、蔬菜、茶叶、经济(果)林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小刺梨融入大市场

刺梨,作为龙里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多年发展,衍生出刺梨原汁、刺梨浓缩汁、刺梨汁口服液、刺梨酒、刺梨果脯等数十种刺梨产品。

今年4月13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千优谷刺梨品牌创始人廖丹妮带领团队展出12种刺梨产品,更多消费者了解和品尝到贵州刺梨绿色健康好味道。

“对我们来说,刺梨就跟酱酒一样,既是产品也是文化,希望借助展销平台讲述我们的产业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产品,促成更多合作。”廖丹妮说。

去年3月11日,龙里“千优谷”刺梨消费帮扶品牌在广州正式发布,有效促进了省内外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粤黔企业共同打造新产品,为刺梨产品拓宽市场。

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等政策优势,粤黔企业打造的饮料、原汁等常规刺梨产品,以及刺梨维C片、刺梨嫩肤面膜等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在各方努力下,龙里刺梨产品也陆续进驻全国龙头商超、主流电商平台,融入更多元化的市场。

目前,龙里县共有8家企业和26个刺梨专业合作社进行刺梨产品开发,共建成生产线33条,各类刺梨产品年产能达5.3万吨以上,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

新技术赋予高价值

“为尽可能保证产品锁鲜,我们在前端采用巴氏杀菌法,中端低温酶解和板框过滤再去除果汁杂质,最后转至冷库密封存放。”在生产车间内,恒力源总工程师费建军介绍,公司生产线由国内一流知名企业订购,其核心部分引进美国、德国、瑞典等先进设备。

2016年,从杭州一家知名饮料企业辞职的费建军来到龙里。实地调研后,结合龙里区域和产业实际,费建军带领团队建成了贵州省内第一条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刺梨精深加工生产线。

“现在的消费者对于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研发了刺梨原汁、刺梨浓缩汁、刺梨提取物、原料和刺梨口服液、刺梨饮料等系列产品,以期多元化满足市场需求。”费建军说。

当前,在龙里,以恒力源为代表的企业,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刺梨产品,通过先进设备生产赋予产品高价值,带动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龙里刺梨产业以深加工为纽带,带动7000余户刺梨种植户增收,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300亩扩展到如今的10.5万亩,刺梨鲜果年储备产能可达10万吨以上,全县刺梨产业的综合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

树品牌提升竞争力

2016年,恒力源在龙里开始刺梨加工生产,研发出了许多品种,得益于广药王老吉的带动,如今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在两家企业的合作下,诞生出“刺柠吉”这个广为人知刺梨饮料品牌。

在当时,王老吉急需开发出具有贵州特色的饮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刺梨汁供应。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按照王老吉公司要求,完善了生产线加工与冷链技术等,通过检验后,成为‘刺柠吉’系列产品的供应商。”费建军介绍,“刺柠吉”带动了刺梨销量和龙里刺梨产业快速发展。

在距离恒力源十分钟车程的贵州趣露食品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推进新的生产线建设。

“有了政策支持、龙头带动、品牌效应,极大鼓励了从事刺梨加工的企业,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将打造刺梨果冻生产线和刺梨原汁口服液生产线,预计在今年6月投产。”贵州趣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熬再强说。

龙里县刺梨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登强说,今年,龙里还将建成储藏保鲜库1个,引进一家年加工量1000吨以上企业,新建或改造刺梨精深加工生产线,扶持6家小微企业,搭建规模化电商平台,日益完善产业链当中的“产、销、供”关键环节,推动全县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6-28 ——“做强工业主导产业”系列报道之龙里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8590.html 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间刺梨迈向广阔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