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瞄准首位产业精准开方

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6月5日,记者在视频中见到郑西贵,他正在与六盘水师范学院进行远程学术交流,并分享了一次井下小年夜的难忘经历。

2023年小年夜,恒鼎实业集团洪兴煤矿,井下热闹依然。饭盒上已经铺满一层厚厚的煤灰,打开盖子,顾不上扒拉两口,一群人又开始围着巷道众说纷纭……“春节期间煤炭保供任务重,释放大量优质煤炭资源是大势所趋。”

作为国家14个煤电基地之一、贵州省重点煤炭生产基地,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地层结构复杂导致地层悬空,从而引发的巷道塌方很大程度上掣制了煤炭开采的进度,洪兴煤矿便是开采难度较大的煤矿之一。

郑西贵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六盘水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瞄准首位产业需求,精准“开方”。2023年春节前夕,他带队前往盘州,为洪兴煤矿制定巷道支护方案和工作标准。

“煤层在井下有很多层,这次试验的地点上下煤层都采空了,像一片树叶飘在海里,周围都是不确定的。”在郑西贵看来,试验地点难度大,但只要能成功,洪兴煤矿的其他地方也能使用这项更安全、更高效的新技术。

在此之前,郑西贵研发的巷道支护新技术已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进行了实验并推广,并在六枝聚鑫煤矿、汪家寨煤矿、水城等地先后运用。在洪兴煤矿试验期间,郑西贵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坦言,这是盘州的第一个巷道支护,只有盯着它,才能放心。

最终,试验获得成功,更让团队可喜的是,恒鼎实业集团迅速将技术推广到旗下的其他煤矿。“去年大年初五到大年初十,我们连续六天走访了七八家矿井,给他们介绍新技术。洪兴的成功,为当地提高煤矿开采高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样本。”

因为身份特殊,郑西贵频繁往返于北京、六盘水两地,每年累计在六盘水待6个月以上。

东经104.82度,北纬26.58度,是六盘水的经纬度坐标,也是郑西贵奔走6年的沃土。2018年,六盘水柔性引进人才郑西贵,依托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炭生产企业等共同组建起贵州省“巷道顶板可视化智能探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实现高校与产业的碰撞、人才与区域首位产业的“双向奔赴”。

针对我国西南矿区覆岩厚度极不均匀、劣五类松散软岩、煤气水构冲并存等煤炭复杂赋存条件,郑西贵团队发明了“西南矿区高效能支护与快速掘进技术”,平均节约支护成本20%至30%,支护效能提升20%以上。该项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

今年5月,省教育厅2024年“百校千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名单公布,由郑西贵主持的项目“基于负压抽采瓦斯的自除尘绿色高效采掘一体化关键技术”入选。该项目研发经费66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研发资金500万元、省教育厅拨付80万元、学校配套80万元,盘江集团旗下火烧铺煤矿将成为郑西贵下一篇“论文”的落笔点。

当成果悉数落地,郑西贵直言:“贵州省提出‘富矿精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天时’,六盘水地区煤矿储量丰富是‘地利’,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青年教师敢闯敢干是‘人和’。当三者统一,这颗灌溉了探索与坚持的种子,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 2024-06-25 瞄准首位产业精准开方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8358.html 1 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