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6月11日,在位于玉屏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宏盛科技工具有限公司恒温车间,多台PCB钻头开槽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忙着焊接、打磨、测量、检验等,分工合作、忙而有序。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能同比去年增加了50%,一季度销售额完成了75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殷俊说,目前,二期项目已启动,正全力推进厂房、设备等建设进度。
在玉屏自治县的高端轻工产业中,宏盛科技颇具代表性。2022年公司成立,致力于PCB微钻及金属工具的研发生产,为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医疗器械及汽车、家电行业提供高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短短两年就实现PCB专用刀具焊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企业发展背后是实力的积累与沉淀,更是玉屏变“零起点”为新起点,奏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素有“黔东门户”之称的玉屏自治县,自古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追寻玉屏工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白酒、酱油、元钉、元丝、门锁、箫笛、水泥等优势产业支撑起这座黔边城市工业的“四梁八柱”。
2010年,玉屏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当时的高峰:除了大小上千户企业外,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6户,工业年产值达25亿元。
2011年大龙经济开发区体制单列后,玉屏工业回归“零”起点,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仅剩6户冶金企业和1户建材企业,工业年产值仅10亿元左右。
此后,玉屏再次求索破题,谋定而动,抢抓各种机遇,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园区是工业的主战场,是产业聚集的平台。2012年,规划面积9.74平方公里的玉屏经济开发区成立。
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这里承担着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玉屏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经开区作为全县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的功能定位。
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以超盛精工等为代表的高端轻工业纷纷落户玉屏经济开发区。2016年,该县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年总产值超过60亿元。
在此基础上,玉屏既立足实际,又着眼未来,按照同城、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与大龙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协调推进,形成“南城北产、东工西贸”城市发展新格局。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玉屏从园区生态保护、安全发展、产业集聚等方面详细考虑,构建“一区三园”工业产业规划布局,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引导形成双桥、田坪、田冲3个产业集聚区。
在玉屏的工业版图里,玉屏经济开发区、双桥高端轻工产业园、田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田坪新型建材产业园互相呼应、自成体系,不仅为玉屏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方向,更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引擎。玉屏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主题主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引进吨袋生产、废旧吨袋回收利用和珍珠棉生产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延链企业3家并投产,完成创梦联、贵坤等5家企业上规入统。
此外,玉屏瞄准绿色经济,引进铜仁西南水泥产能减量置换项目、玉屏低温供热堆商业示范项目、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构建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新型环保、清洁安全的新型工业体系。
工业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多证照齐发,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贵州达坤再生资源利用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达坤说,开发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给予了极大支持,在手续办理、政策优惠、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专班跟进服务和充分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
“我们对每个重点项目都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县级领导为专班负责人,一抓到底全流程做好服务,实行周调度月小结专题推进,及时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玉屏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赵文勇说。
厚植投资兴业沃土、优质企业布局加速、重点项目支撑有力,玉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子越来越坚实。目前,玉屏自治县“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初步成型;铜仁西南水泥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贵福菌业、贵福肥业、黔玉油茶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玉屏经开区被省工信厅列为全省三大铁合金产业加工基地之一进行规划布局。
据介绍,玉屏将聚焦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林业、文化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倍增式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