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6月20日,在位于仁怀市的劲牌茅台镇酒业公司智能酿造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密集的管道和庞大的机械设备,高速智能机器人根据生产指令,完成糟醅收拢集中堆积,实现了无人操作,自动运行。
据了解,该公司在制酒三车间采用了智能上甑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将糟醅、粮食和谷壳均匀散布在酒甑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机器人还采用红外成像和超声波两种探测器,实现了智能化上甑,降低了酒损。同时也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上甑量不稳定的情况,使得原酒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
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过去全靠人工的进粮、润粮、上甑、蒸酒、接酒、摊晾加曲、起堆、下窖等生产环节都由机器人完成,大大提升了公司生产效率。
此外,该公司还自主开发了生产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的高效共享,并围绕生产、工艺、质量、仓储、能源等板块,实现了生产记录线上化、数据可视化、报表自动化等功能。
据了解,2021年仁怀市制定《推进工业倍增行动率先实现工业大突破实施方案》,明确加速酱香白酒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推动白酒产业的提质增效。近年来,该市引导酒企加速布局实施数智化改造,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酒业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
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白酒企业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低效和卡堵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流程的最优化。
智能管理系统还能帮助白酒企业进行生产建模,模拟不同的生产场景,预测和优化生产结果。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还能为建立生产标准体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酒业)在数智化转型中,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施生产建模,将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过去判定高粱蒸煮程度,主要依赖于酿酒工人的感官。因为不同班组酿酒工人经验不同,判断不同,完成情况也各不相同。现在,国台酒业技术总监卢君博士及技术团队成员提出“糊化度”模型来评价高粱蒸煮程度,用数据来精准判断,几乎所有班组酿酒工人都能在标准范围内完成。
此外,过去国台酒业酱酒糟醅的发酵程度评估,主要依赖酿酒工人通过闻香和手捻来感知,不同的酿酒工人经验不同,判断上各有差异。
国台酒业技术团队在2020年引入生物传感器分析仪,结合生产实际需求,选择了葡萄糖、L-乳酸、乙醇三种指标作为常规检测指标。依照上述三种指标完成方法验证,建立基于传感仪检测的酱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质量标准,有力保障了国台酒业的基酒质量。
目前,仁怀白酒产业正向智能酿造全面推进,将通过引导酒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力建设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