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华姝 摄影报道
6月18日下午4:30,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幼儿园放学,悦耳的铃声过后,孩子们从教室鱼贯而出。
杨昌跃接上女儿,牵着她往家走。
上大班的女儿叽叽喳喳地跟他分享课堂的手工作品,杨昌跃应和着,扭头看着身后童趣十足的幼儿园,心中突然涌上一股难言的感动。
“我读书那会,高中都没有这么宽敞漂亮。”杨昌跃说。
杨昌跃是晴隆县紫马乡紫马村的脱贫户,5年前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带着妻女和母亲举家搬迁至此。
洒金街道是黔西南州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承接地,有栗坪、康平、南兴3个社区,主要居住来自晴隆、普安、望谟和兴义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杨昌跃一家搬迁过来后,三室一厅的小区房,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
彼时,栗坪社区刚成立筹备委员会,杨昌跃当选社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社区群众来自黔西南州各地,生活习惯不同,诉求也不同。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接五六十个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
来自农村,又是搬迁群众中的一员,杨昌跃很清楚群众想要什么,“从大山里搬到楼房里,大家一时适应不过来,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
杨昌跃的认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工作能力也因此提升,2021年3月,他成功当选栗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
2021年6月,他们一家迎来了二胎,有母亲帮忙搭手,有本科学历的妻子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临聘教师的工作。妻子有了工作,家庭收入更上一层楼,生活越来越幸福。
更让杨昌跃开心的是,大女儿上了幼儿园,一天比一天懂事。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也完全适应了城里的生活。
杨昌跃一家的搬迁历程,折射出了贵州192万贫困群众“幸福大迁徙”的壮阔历程。“十三五”期间,他们赶上好政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告别穷山僻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作为这场浩大迁徙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杨昌跃感慨万千,“现在有这样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日子过好,才不辜负当初跨越千山的毅然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