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钟灵小学,当看到学生正排长队在卫生状况堪忧的旱厕上厕所时,他十分震惊。现读五年级的杨丽珍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当时我读一年级,每次上厕所总害怕掉下去。”
“改,统统要改。”姜新春是转业军人,做事雷厉风行。一场彻底的“校园厕所革命”开始了。
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姜新春一边组织小组成员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各学校整改工作,一边利用单位、自身资源筹措资金。
2022年下半年,锦屏县28所“旱厕学校”彻底清零。
派驻锦屏期间,姜新春两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人也瘦了。
姜新春在锦屏帮扶的日子,女儿姜一哲一直看在眼里。她决定到锦屏支教。
来到锦屏县第四中学后,姜一哲发现,很多乡村孩子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不少学生厌学情绪浓烈。孩子们腼腆,不善也不愿表达,姜一哲就写信、家访,一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和厌学原因。
积极的倾听与有趣的课堂互动“俘获”了学生的心,很多学生把姜一哲当成好朋友,与她有了约定,有了秘密。
“我们和老师约定,她家门口的绣花开了,就拍给我们看。”
“我们约定,下雪的时候给我们视频看北京的雪景。”
“我们约定,考上大学之后,老师回来看我们。”
一年多支教结束,离开后的姜一哲仍关心和关注着她的学生们。5月8日,姜一哲出差途中专门绕道贵州,来锦屏看望她的学生。
“父亲是我榜样,能够有机会和他一起来到贵州,参与贵州建设,我非常荣幸。”姜一哲说,这段经历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6月3日,肖晨正和村里的楠竹加工企业老板邹华峰了解水电网铺上山的进展情况,反复讨论山庄民宿的规划。
河边的凉亭很多地方瓦片脱落,该维修了;路边的景观灯线路老化,需要及时整改;村民龙跃柏因患脑梗现在家康复训练,需要时常去看;村里孩子高考完,得上门去了解下他们的报考志愿……
从之前的每天按部就班工作,到现在不仅要抓产业建设,还需要关注“东家长、西家短”,农发行派驻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晨感触良多。
他说:“以前每年经手资金几百亿元,感觉钱就是一串数字。到村里,到处都要用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脱贫攻坚后,通村路、通寨路平坦便利,但产业发展滞后,是绕不过的现实问题。茅坪村主要经济收入依赖于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农发行转变帮扶重点,将探索谋划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茅坪村森林资源丰富,拥有7000多亩的楠竹,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竹林的经济效益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肖晨四处想办法,为茅坪村1500亩楠竹林修建了水网和产业路,并于今年新增村合作社自主经营楠竹林200亩。
由于管护得当,今年楠竹产业为120名脱贫群众提供就业,村集体新增销售收入5万元。学了技术的农户,也将自家的竹林管护了起来。
看到大家的积极性,肖晨心里有了底。于是,围绕竹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规划逐步实施:引进帮扶资金20万元,推动黄哨山竹林古生态修复项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串联起本地文化、旅游特色、历史遗存、生态农业等有效资源;探索健全精品民宿、休闲娱乐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专注养鹅,不光养鹅
“我们的脱温小鹅成活率能够达到99%以上,在行业内能排前三。”6月4日,在位于锦屏县新化乡野猫冲的种鹅基地,看着育雏棚里上万只活蹦乱跳的小鹅,贵州锦屏生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勇自豪地说。
“这两年,我们多项技术实现突破,包括种鹅高效繁殖调控、营养调控及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市场竞争力再度加码。”沈如勇介绍。
一边是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战略调整迫在眉睫,一边是新技术应用形成的过渡期造成的资金流缺口。公司对此焦虑不安。
这个困难,农发行帮扶小组早有察觉,他们主动了解情况,整理材料形成方案。并在今年3月及时为该公司划拨信用贷款,解决了公司燃眉之急。
时刻追踪鹅产业发展动向,在锦屏县的这个主导产业中,随处可见农发行的影子。
2017年,农发行通过融商引进、融资助力,引进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落户锦屏。锦屏县及时跟进,围绕鹅产业链进行规划、培育和建设,成立生态鹅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鹅产业项目策划、申报、审批系列工作;农发行通过融资支持构建集孵化、养殖、冷链、鹅肉深加工于一体的鹅产业链。
亚狮龙落地后,农发行相继引进年产120万打羽毛球的大桐利、年产120万只羽毛球拍的羽辉科技,和锦屏生态鹅有限公司、贵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上游生态养鹅,中游羽毛球加工,下游举办羽毛球体育赛事、运动康养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几年时间,一个产业在这里崛起:锦屏亚狮龙公司年产羽毛球达480万打,占整个集团羽毛球产量的47.67%,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0%,全球每10只羽毛球就有1只来自锦屏。全产业链累计带动就业6680人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鹅产业异军突起,让锦屏县的产业结构有了新变化,让锦屏县在新赛道中塑造出新优势,带动全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该案例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第一批社会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
自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锦屏县,农发行积极作为,规划乡村发展、谋划乡村治理,激活发展动力。
杉乡,传唱着太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当龙池村万亩水果飘香,村民总会想起:2015年,驻村第一书记杨端明,带着村民拉着一车33吨的水果直“闯”北京市场;想起这位“水果书记”带着村民植树、修路、整治道路河滩。
当罗丹村的牛产业不断壮大,人们总会想起:驻村第一书记秦小军,带着大家科学规划养殖场地,动员村民积极学习肉牛养殖饲料制作、疫病防控。
当令冲村的山林经济喜获分红,人们总会想起:驻村第一书记俞晨晨,带着村民在林下种植山核桃、养蜜蜂,改造民宿……
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