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帮扶乡村动真情 助力振兴勇担当

三峡集团携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助力毕节侧记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项目团队在平菇出菇基地指导食用菌栽培。

中国三峡携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启动资助项目。

谭秋盛 王军 任伟

校企勇担当,共画“同心圆”。

2023年,三峡集团向驻毕节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捐资100万元,用于“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由贯彻新发展理念毕节示范区研究中心负责管理和实施。经深入调研和综合研判,共计立项14个项目,覆盖毕节市5个县区,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乡村振兴领域。

一年来,在三峡集团的帮扶资金支持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14个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切实提高学校师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度,得到当地政府好评。

AI赋能 乡村产业有“盼头”

一个小程序,真能“致富”?

2023年7月的一天,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吉坪社区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村民们好些一脸严肃,认真听着这个能为他们卖农特产挣钱的小程序的功能介绍。

这款叫“鲜果来了”的小程序,发端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志愿队的一次调研。这支队伍第一次来到小吉场时,村民们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了解情况后,志愿队便萌发了为小吉场定制能解决村民需求的软件的想法。

“我们申报了‘基于AI技术的小吉场镇—鲜果来了小程序’项目。”项目负责人陈宇说,以现代科技促进农村传统产业升级,把小吉场镇农特产品、农业订单、旅游产业等优势资源盘活,进而推动小吉场镇乡村产业的发展。

目前,“鲜果来了”小程序已上线,涵盖了农旅、农特产品、农业订单、“党建+宣传”四版块,还插入了24小时AI机器人直播功能,帮助解决基本的电商直播问题。

一个小程序,让村民有了盼头。赫章县朱明镇“黔货出山”电商直播平台建设项目,聚焦朱明绿色生态产业和特色文化,让乡村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城市餐桌。

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项目团队帮助下,该县村民还以“山上那家人”为名,开通直播账号;就地取才,发动本村具有电商直播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村民参与;将核桃、腊肉、冰粉籽等绿色生态农产品销往各地……

据悉,直播平台投用以来,销售当地农产品销量收入4万余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万余元,同时签约本村具有直播经验和一定粉丝量的村民,促其灵活就业、获取劳动报酬。

乘“数”而上 乡村治理有奔头

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面积7.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共819户2918人。全村党总支共有党员55人,还在产业链上建立了2个党支部。

乡村治理如何更方便更快捷?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基于‘5G+’的数字乡村振兴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团队联合毕节移动持续技术攻关和研发,先后七次深入木寨社区农户家开展数据收集、数据信息归类、数据挖掘等资料归档,并对木寨社区“5G+”数字门牌“户”系统和“5G+”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进行开发。

“以村为支点,通过数字门牌‘户’联网,让村民家门口变成服务窗口,推动城乡数字经济一体化建设。”项目负责人卢涵宇说,数字门牌“户”联网系统前端连接千家万户,后端连接各应用子系统,通过“微信扫一扫”便可对村民的户数、人数、房屋面积、土地面积、车辆、社保、就业等信息实现动态更新和管理。

目前,该项目建设了1个“5G+”数字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发了木寨社区“5G+”数字门牌“户”联网信息系统和“5G+”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培训社区5G技术应用人员和农户52人次,授权发明专利2项,其中《一种基于5G实现视频广播的方法》实现成果转化10万元。

此外,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还聚焦儿童教育和健康,立项“易地搬迁安置区特殊儿童人力资本开发的实践研究”,帮助安置区特殊儿童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花漾·儿童保护讲师培训公益计划”项目,为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威宁九小学生捐赠了防性侵教育相关书籍及文具、教具、专门课程等资源;“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威宁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成了实践基地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从多个层面全方位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挖掘潜力 乡村文旅有看头

2023年7月20日,毕节市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同心广场上,现场嘉宾一边品尝白族“三道茶”,一边观看“三道茶”歌舞,300余人在欣赏美妙歌舞的同时,切身感受乡村文旅带来的韵律和趣味。

这一场景,正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白族‘三道茶’的发掘利用及再创作”项目的一步步实施。

上小河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寨,居住着白、汉、彝、苗等民族,且因自然资源富集,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康养之地。

该项目负责人赵雪介绍,项目成员们依托上小河村白族“三道茶”文化元素,创编了“三道茶”歌舞音乐,以及“迎客歌”和“留客歌”,试图填补该村“三道茶”歌舞音乐的空白,助力上小河村文旅发展。

2023年10月6日,上小河村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上播出,大幅提升了上小河村的曝光度和知晓率。

当然,文化振兴不只“三道茶”。

在“织金苗族蜡染技艺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研究”项目中,围绕蜡染技艺传承人保护、文化生态空间保护与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等展开研究,以解决传承人断层和匮乏问题,实现织金苗族蜡染技艺健康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该项目负责人李学坤表示:“我们正努力建立适应当下美术学专业与织金蜡染技艺传承发展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解决高素质专业人才欠缺问题。”

李学坤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还在相关蜡染企业建设“美术系实习基地”,参与织金县“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项目培训蜡染技工人才。同时借助“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探索蜡染制作技艺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向,多措并举让乡村文旅有看头。

建成生态菜园 生态乡村有甜头

推进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是重要抓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赫章县朱明镇发开村苗族农户庭院生态小菜园建设”项目聚焦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村民提供美丽宜居的环境。

“生态小菜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苗族群众动员起来,与他们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建设,让他们的参与感转化为归属感,自觉参与乡村环境的保护,参与自身居住环境卫生质量的提升中。”该项目负责人陈臣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生态小菜园建设纳入整村生态宜居建设工作中,把荒废土地变为肥沃良田。”

生态小菜园建成后,农户种植的小白菜、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各类瓜果蔬菜,不仅丰富了餐桌食材,而且改善了居住环境,促进了苗族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8块闲置废弃空地近1000平方米菜园的建设,修建完成2条近800米长度的排水沟,18个生活用水处理池也已经修建完成投入使用。

此外,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生针对粪污资源化处理,还申报了“农村家居式人畜粪污资源化处理系统研究”项目,创造性提出了“两收集、两处理、一垂直、一水平”的处理方法。

“处理规模为一户10口人以内的生活污水、饲养8至10头猪产出的粪便、饲养2至3头牛产出的粪便。”该项目负责人陈海旭说,建成运营后每日为生活用电节约10度、生活用水节约2吨,且用电来自清洁太阳能,用水来自天然降水,通过该系统循环处理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生活环境。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供图)

--> 2024-06-18 三峡集团携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助力毕节侧记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7791.html 1 帮扶乡村动真情 助力振兴勇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