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贵州史上最大投资项目——总投资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4月下旬落地织金;凭借过硬的制造实力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一季度订单量近5亿元,同比增长300%……
贵州工业领域亮点频现,有企业自身创造力带来的新成效,有地方扩大投资需求的新项目,成为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个具体落脚点。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贵州提出“3533”奋斗目标——到2027年,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围绕这一目标,贵州在各市州、各县区因地制宜布局主导产业,推动区域间协调共兴,并围绕主导产业龙头招商引资,从“强链主”到“全链条”完善产业链资源配套。同时,大力支持各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工业大突破。
布局:从因地制宜到协调共兴
省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电解铝增长99.2%,电子元件增长44.2%,白酒增长29.5%,集成电路增长16.7%。这些产品均属于“3533”目标序列。
围绕“3533”因地制宜发展产业,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覆盖全省。资源精深加工主要以遵义基础材料、六盘水煤化工、毕节煤化工、黔东南硅精深加工、黔南现代化工为主;新能源电池材料以黔西南州和黔南州新能源电池材料、铜仁新型功能材料、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现代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3个市州。酱香白酒以遵义为主,大数据电子信息以贵阳贵安为主,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遵义航天装备和安顺航空装备为主。
市州布局明确后,县域作为产业的主要载体,可以更加具象化地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向周边地区输出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方面,重点支持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玉屏(大龙)、兴义(义龙)等县加快发展;在酱香白酒产业发展上,大力推动仁怀、习水、金沙、赤水、桐梓等重点县的重点酒企开展技改扩能;在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支持贵阳、遵义、安顺、黔南等市(州)相关县协同共进。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7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65%左右,中国西部百强县达15个以上,各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70%左右,县域主导产业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配套:从“强链主”到“全链条”
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由上海整体搬迁至安顺航空产业城的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正针对现有设备进行深度研究改进,以实现高端产品的自主可控。
“无人机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日益深入,将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速威宇航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生产的高温合金粉末填补了贵州航空产业链的空白点,成为强链补链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依托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以整机制造能力为核心,以航空锻铸材料件为优势,安顺集聚了60余家航空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制造到试验试飞的航空产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眼下,贵州长通集团和行业领军企业三一重能共同投建的威宁风电装备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正加紧建设。该项目年产能200万千瓦时,满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
以长通集团为“链主”,威宁持续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同时,更走出了一条“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
今天的项目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税收结构。当前,贵州正围绕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完整性,大力招引生产服务配套企业,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贵州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2023年“一核两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86%,充分凸显了产业的集聚效应。
创新:从技术赋能到核心攻关
飞灰、废盐资源化处置是工业固废处置的“新生事物”。在福泉市贵州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资源化车间,有许多大容量的“罐子”,飞灰进入这些罐子,经过处置后就转化为二甲基砜、氯化钠、氯化钾等资源化产品。
“这套设备是行业内比较先进的。”星河环境负责人说。该公司是一家以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为主的省级高新科技企业,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技术研发,并承担了两项省级科技项目。
贵州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有力激发了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截至今年3月31日,全省有效发明专利23074件。其中,在新型工业化“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中,有效发明专利总数9980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的43.3%;在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中,有效发明专利总数3721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6.1%;在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中,有效发明专利总数3036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3.2%。
一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高端企业、高端产品正在贵州涌现。比如,港珠澳大桥、贵州坝陵河大桥、牂牁江大桥、神舟八号至十七号载人飞船等3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使用了贵州钢绳的产品;中国商飞C919客机航空合金锻件近80%来自贵州安大航空锻造公司;中伟股份核心产品(镍系、钴系)出货量从2020年起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围绕“3533”奋斗目标,当下的贵州,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中资源力量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