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金可文 陈光昌
“我昨天销售粽子400多个,明天估计有600多个。”6月7日,天柱县织云村鱼塘侗寨下寨村民组村民龙梅娥和前来帮忙的邻居一起,忙着包粽子。
因为制作的粽子香糯可口,61岁的龙梅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粽子制作能手,每到端午节前后都会接到不少订单。
“我的粽子包有红豆、蜜枣,香甜好吃,好多人都来买。”龙梅娥说,粽子叶是自己到山上摘的,糯米用的是本地产的有机糯,浸泡糯米用的是当地的木灰。
今年端午节来临前,粽子订单就不断增加。龙梅娥介绍,除了村民订购粽子,邮寄给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的子女之外,她还接下了学校、企业的订单。
龙梅娥的女儿潘爱萍长期在上海务工,她常常把她母亲做的粽子发到朋友圈。在上海打工的老乡,通过潘爱萍下订单,吃到了龙梅娥做的侗家粽子,也找到了家乡的味道。这次回家过端午,潘爱萍还特地来了一波粽子直播,龙梅娥手工制作的鱼塘粽子名声更响了,接到40多个客户的订单,销售粽子1000多个。
在鱼塘侗寨附近的邦洞乡场的赶集日,龙梅娥每场销售粽子400多个,月收入3600多元。“村干部不仅帮我宣传粽子,在我缺乏人手的时候还找志愿者来帮忙制作呢,非常感谢他们。”龙梅娥说。
织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贵介绍,鱼塘村村民做粽子已有600多年历史。据了解,为了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村“两委”采取“党员+村民+家庭作坊+美食”模式,号召村民订单共享、抱团发展。如今,像龙梅娥这样按照节气、节日制作粽子等农特美食销售的村民有20多户。今年端午节期间,户均制作粽子实现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