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小小竹荪,连着市场和民生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张浪

清晨六点,大同镇天桥村村民王玉先早早提着两个篮子,穿梭在漫山竹林里,分采竹荪蛋和竹荪花。最近,她和其他工友在竹荪基地的活路可多了,每天忙着采摘分拣。

夏天的赤水市大同镇,茂林修竹,无论是气候、降雨量还是日照、光热条件,都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理想环境。小小竹荪,成为大同镇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点绿成金”的重头戏。

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种下的林下竹荪,正好进入盛产期,每天需要40余名工人在基地采摘。

竹荪基地小路四通八达,方便务工村民采收,也方便一批批客商、游客等前来参观考察和体验。

冠萃林业公司技术总监陈如德刚刚接待完一批客商,忙碌又开心:“林下遮阴效果好,种植竹荪品质更佳。你们在基地看到安装的小拱棚是应对梅雨季节的,每天采收竹荪2吨左右。”

基地里正在分拣的工人莫兴全,就住在大同社区,“离家近,工资按时发,有活就干,一天110元还包一顿饭呢。”

基地负责人每天开着车来回很多趟,运送鲜货到镇上的加工厂。

加工厂一派忙碌。大家手脚麻利,把竹荪脱盖、分拣、烘干、包装等等。品质佳的鲜货和干货,就此出山。

如今,冠萃林业公司集技术研发、菌棒生产、分拣车间、冷库仓储等为一体,市场前景广。公司和镇、村合作,在天桥村、华平村种植林下红托竹荪1000余亩,亩产300公斤,按照均价每公斤100元,亩产值3万元左右。

据了解,大同镇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群众增收,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丰富了大同镇的产业结构,带动更多群众家门口就业。

小小竹荪,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民生。

60岁的村民黄兰芬点赞家门口的工厂,每天步行5分钟就到加工厂。坐在小板凳上的她,认真分拣竹荪。“最近产量大,愿意加班的都有加班工资,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 2024-06-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7425.html 1 小小竹荪,连着市场和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