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从变废为宝到补链延链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本报讯(记者 吴采丽)5月24日,在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内,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这里每年能产1.2万吨超低汞触媒产品。

“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实现超低汞触媒产品工业化生产,研发生产的超低汞触媒产品氯化汞含量降低至2%至4%,各项性能处于行业前列,在对含汞固废综合再利用和涉汞污染治理上有突出贡献。”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负责人张彬介绍,2023年公司产值超4.8亿元,在触媒产品行业市场占有率达42%,处于国内领头羊地位。

近年来,在各方支持下,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科技项目共8项,先后荣获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贵州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目前,公司涉汞工业烟气深度净化治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产品研发生产端到三废治理末端对汞减排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汞污染问题,实现“变废为宝”,还不断拉长产业链,让产业循环起来。目前,贵州重力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形成含汞危废资源化利用处置、资源化产品开发、涉汞废气治理、汞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一体化产业配套。

近年来,铜仁不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紧紧围绕产业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力度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并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逐步构建“补链型”“延链型”产业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竞争力。

眼下,大龙经济开发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布局为新型功能材料、循环环保、劳动密集型轻工、精细化工、传统能源及其他等五大产业,并不断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瞄准产业市场需求,聚合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力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作为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曾因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生产方式,一度陷入发展瓶颈。

近年来,该公司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积极申报各级科技项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开发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生产及高能源使用效率,能耗、物耗、水耗降低和污染物排放达标,单位产品能耗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蔡宁介绍,去年,公司生产绿色物料使用率50.55%,产品综合能耗达1级限值要求,不仅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年产值也突破30亿元,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生命线。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近年来,铜仁市科技局从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入手,推动出台《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关支持措施》《铜仁市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科技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零距离”科技服务、“零距离”汇聚科技人才机制,创新实施“送才入企”“项目带才”“合作共引”三模式,加速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进科研人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重点产业延伸链条、转型升级。

目前,铜仁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荣获省级千层次创新型人才56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0.75%、全省排第4位。

铜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突破束缚生产力的卡点堵点。目前,铜仁正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科技产业化,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2024-06-06 从变废为宝到补链延链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953.html 1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