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建有三条年产1.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公司总经理徐俊伟告诉记者,依靠自有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先后与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了盐湖锂盐生产高纯电池级碳酸锂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借助安顺远景新材料有限公司这一链主企业的聚合力,一幅培育配套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加速聚集的产业链图谱正趋成熟。普定经济开发区围绕现代能源这一首位产业,引进贵州安特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锂先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远景新材料融合发展,初步构建了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
贵州各地立足产业实际、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及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明确工业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精准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项目择优而选。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产业生态,布好招商引资棋。今年一季度,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3.85亿元。
“一季度的签约项目将持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建链延链强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外出北京、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地考察,与优强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洽谈。
在盘州,盘北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省级优质化工园区,盘南产业园区化工园区加快申报,煤焦化产业“一图三清单”持续完善,有力推动煤焦化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煤焦化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
重大项目带动,增长后劲足。今年以来,茅台包装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拉动酱香白酒产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推动江山—瓮福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双元铝业技改扩能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拉动现代化工和基础材料产业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
承接产业转移
3月底,贵安新区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华为云智算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将全力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智算中心。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首席执行官张平安说,贵安是华为云的全球总部和全球最大智算中心所在地,随着华为云智算基地项目的落地,华为将做好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
贵州坚持把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作为全省工业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核心任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贵阳市是贵州省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转移试点。贵阳经开区依托贵阳海信,引进厚维光电科技、卓英社光电科技等配套企业落户,提升了产品本地化配套率。花溪工业园通过标准厂房引进芯际探索,从进场到投入生产仅半年左右时间。
东西部协作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基桩施工,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标准化生产厂房的收尾工作,待两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0亿元。
作为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铜仁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快速崛起。近年来,铜仁积极承接广东、湖南、浙江等省市产业转移,构建了以大龙开发区为集群核心区、铜仁高新区为电子设备终端应用区等“一核五区”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的核心区,安顺市研究制定了航空产业“一图三清单”,引进成都航新、江苏新扬、江苏豪然、上海先越等55家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安大产业园二期、航新无人机等97个项目开工建设,安吉产业园一期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
“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就是要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加快补上发展短板,把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并举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贵州工业做大做强、由大变强的跨越发展。”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蔡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