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刘玲 张国彪 伍群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要答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何为的答卷,就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手段、学生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集聚强大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拥有强大的教师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用心选才,建好蓄水池。充分了解学校各院系各专业人才需求,制定精细有效的选才计划,构建人事相宜、才尽其用、兼容并蓄的引才体系,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有利条件。要精心育才,建好孵化池。构建多维度、讲实效的培育体系,充分挖掘人才之长,发挥其最大优势,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注重分层分类培树,发挥好专家骨干“头雁”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加大对青年学者“雏鹰”培育力度,大胆起用新人。要诚心用才,建好竞技场。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密切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的沟通联系;加强精品课程评选、技能大赛竞技等,为教师搭建交流互鉴、施展才华的平台。要暖心留才,建好避风港。在事业上完善激励机制,用政策留人;在科研上支持创新,用环境留人;在生活上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等,用感情留人,切实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见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渠道。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推动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让教学活起来。教学活动要实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角色定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得好不好,关键看学生学得扎不扎实。教师注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恰当时机对学生答疑释惑,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学场地要适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场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积极探索研讨型、交流型、案例型教学模式,辅以相配套的教学场地,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授课教室的实用、易用、耐用,让学生在舒适环境中学得更快、更好。教学平台要“智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拍摄金课、大师课,做优精品课程强示范;要加大录播力度,为学生提供便利、做好日常课程录播强服务;要实现线上线下均能听课并及时评价,做实双线听课强监督。

激活优势拓宽教育路径。高校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课堂最大优势是关键,应以“五堂联动”立体化教学模式培育时代新人。强化思政课堂立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德行修养;强化专业课堂增智,造就“大先生”讲授“大”学问,培育“大”英才;强化生命课堂强体,健康体魄是积极生活、努力学习的前提,要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尊重生命,练就良好心态;强化艺术课堂育美,以美育德、以美启真、以美怡情,通过美的教育涵养学生高雅情操和审美观念,塑造美的心灵;强化实践课堂塑品,用好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技能比拼、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火热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4ZX20〕成果)

--> 2024-06-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775.html 1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