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刘可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贫困的复杂性与反复性,应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在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的同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进一步健全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动态调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范围,借助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贵州在大数据发展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壁垒,通过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及时解决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对监测对象逐户逐人分析症结,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二是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发展,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在发展壮大搬得动、运得走的特色产业的同时,发展一批搬不动、仿不了的产业,进一步将独特的山水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关注重点人群的就业情况,深入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大力推进“四项工程”,提升劳务技能培训有效性和针对性;整合省外劳务协作站资源,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三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多渠道收集用工岗位、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零工服务站,确保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优化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激励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政策机制,健全体现内生发展动力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助力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引导群众树立自强意识、增强发展愿望,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四是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推动更多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在强化风险防控的同时,助力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
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富在农家”,打造好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依托贵州多元荟萃的独特民族文化,大力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让群众通过“指尖经济”“不离土不离乡”也能实现致富;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产业、树品牌,充分发挥金融助农增收作用;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行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模式。二是“学在农家”,锻造好本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推动人才强起来;发掘乡村中的能工巧匠、种田能手、退休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参与机制和载体,充分开发利用本土人力资源,组建服务农村的人才工作队伍。三是“乐在农家”,营造好乡风。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发动群众参与农村土地和资产盘活、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管护等,激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完善“村超”“村BA”等活动服务配套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批群众性文体赛事活动。四是“美在农家”,塑造好村貌。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建设一批生态型、产业型、传统村落型、民族文化型、乡村旅游型等特色小寨,选择一批主体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自然村庄,开展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
巩固拓展兜底保障,进一步提升帮扶实效。一是强化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对不同劳动力人群分类施策,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同时规范实施临时性救助。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清零”,加快提升教育质量,构建普及普惠、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健康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健康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实施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开展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安全改造;持续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村水源保障、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让农民从“有水喝”变为“喝好水”。三是进一步提升协作帮扶实效。强化东西部协作,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打造粤黔东西部协作典范,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对接汇报,结合各帮扶县所需,各扬所长、各尽所能,补短板、增动能;抓好社会力量帮扶,引导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围绕对接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地区教育医疗提升等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产业帮扶、人才支持、教育赋能、消费帮扶、金融帮扶等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