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抹茶小寨”焕新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金秋时

5月的梵净山,海天云蒸。在铜仁市“抹茶小寨”示范点——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映入眼帘。

骆象村地处丘陵地带,海拔合适,土质良好,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具有发展茶产业的先天优势。2007年开始,村民们“靠山吃山”,纷纷种起了茶树。2012年以后茶产业成为全村发展的重点。

“我们村耕地少,大家都想富起来,一起搞坡改梯种茶树。”村民杨茂华回忆道。

茶树成片铺开,2015年,骆象村拿出380亩土地种茶,但茶叶品牌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村里劳动力不足,茶叶下树率低,辛辛苦苦,就是不见挣钱。”村民回忆说。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每年只能采一季春茶,用工没有延续性,不少茶山渐渐荒废,村民依靠茶产业致富的愿景和现实产生了差距。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生态是对抹茶原料品质的重要保证,村民们渴望改变广种薄收的现象。

骆象村的茶园基础和生态环境被想要发展高标准抹茶基地的贵茶集团相中。双向奔赴,一拍即合。2020年,茶叶销路有了着落,种茶农户吃下了“定心丸”,积极性得到提升。

贵茶集团落户骆象村后,对茶园进行规范化改造,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各种植基地进行跟踪指导。坚持人工和机械除草,确保茶园生态有机生产标准,也改变了村民粗放的茶叶种植观念。基地负责人张建康说:“不管是用药还是锄草施肥采摘,相应的数据都会汇总到贵茶集团的溯源系统后台。”目前骆象村茶园从以前的一年做一季春茶变成一年做两季抹茶,一季春茶一季夏秋茶,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得益于先进采茶和管护茶园技术的推广,2023年骆象村开始探索发展“碾茶+大众茶”的发展模式,争取到了铜仁市“抹茶小寨”示范点。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茶地进行承包统一管理。目前骆象村茶园总面积8000余亩,可采夏秋茶面积达2600余亩。

过去靠传统方法种茶,辛苦一年却收成寥寥。如今,引入企业进行升级管理,茶园焕发了新生,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质量。骆象村的茶香飘出了大山,鼓起了村民的钱包。

--> 2024-06-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738.html 1 “抹茶小寨”焕新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