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莲池村

因地制宜打好产业“突围牌”

钟敏敏查看花椒长势。

蔡忠成 李明星

莲池,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但道真自治县隆兴镇莲池村,却没有这般幸运。这里山高谷深,耕地面积少,加之年轻劳动力匮乏、交通不便,产业发展难度大。

如何因地制宜,寻找莲池村的产业之路,成了村支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成了茅台集团驻莲池村工作队队员钟敏敏的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才能找准立足点,抓牢着力点。在茅台集团助力道真种植系列酒用高粱的背景下,莲池村抓住发展机遇,从2019年的600亩到2024年的1800亩,当地种植面积增加了三倍。不少村民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大高粱种植量,年近70岁的廖炳维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是种稻子和玉米,现在种高粱,价格稳定,收入也有保障。村里很照顾我们,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廖炳维说,去年种高粱就增收1万余元,今年她家又新增了2亩。在得知高粱是茅台集团在帮扶之后,这位从未到过茅台镇的老人说,“卖到茅台好啊!”

除了当地散户,莲池村还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高粱种植。2024年全村高粱预计产量30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带动400余户村民种植,户均增收5000余元。

在高粱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莲池村的另一产业也悄然发展了起来,那就是因地制宜盘活起来的花椒。当地曾发展过200余亩花椒基地,但因经营不善放弃管理,成了烫手的“山芋”。

“我们通过走访群众、组织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听取群众想法和意愿,并邀请花椒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经现场考察花椒长势较好,管护后能有所收益。”钟敏敏介绍,后来由茅台集团出资对花椒基地进行盘活建设,村合作社负责经营,并聘请花椒种植专业人员对基地进行日常管理。

时下,茅台集团帮扶的莲池村花椒生产基地内,200余亩花椒粒多籽满,丰收在望。花椒基地管护人员、村民赵家才在家门口上班,一年能增加1.5万多元的收入。“相信有茅台的帮扶,莲池的花椒种植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年是花椒基地的第一次采摘,预计丰收3万余斤青花椒,产值达15万余元,同时支付土地流转费2万元/年,每年累计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次就业,支付工人工资13万余元/年,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正在盘算扩大基地花椒种植规模,并以品牌化和市场化的思路,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钟敏敏说,现在莲池村已形成了以高粱为主的主导产业,并在食用菌、花椒、钩藤、黄花、油菜等有所建树,相信在地方党委和政府与茅台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村里产业“突围牌”会越打越好。

【驻村心语】

莲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钟敏敏:驻村帮扶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做好更多民生实事,练就兴农本领,与群众一起谋发展、促振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莲池村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24-06-04 莲池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662.html 1 因地制宜打好产业“突围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