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平模社区

“花”“菇”“粮”俏市农民富

王相程(左二)开完院坝会后和村民合影。

李勋 沈仕卫

道真仡佬族的“三幺台”闻名全国,茶台、酒台、饭台宴席中,为寓意吉祥并表达对贵客的无限尊重,黄花菜摆放在属于尊位、“天”位的上席位前。平模社区群众招待客人,向来把黄花菜看得比牛羊肉还珍贵,久等客人不到,主人会发出“黄花菜都凉了”的感慨。由此可见黄花在平模社区群众心里的分量。

茅台集团帮扶道真,打造了产业名片“菜县菇香”,其中在平模社区建设起173个菇棚,让50多户村民依靠菇棚种植香菇发家致富,家家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平模社区还是酒用红缨子高粱重要产区,全社区拥有800余亩红缨子高粱基地。

平模社区还能发展别的产业带富更多的村民吗?这是平模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王相程时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与社区“两委”的反复论证和深思熟虑,黄花产业成为第一选择:不仅因为当地有种植黄花的历史,也因每年6月至9月是香菇生产农闲期,而这3个多月,恰恰是黄花的采摘季节,正好“互补”。

要让村里人从“种几株自己吃”变为“种一片拿去卖”,甚至大规模种植,村里必须先建基地,以此带动和影响村民。2022年,王相程争取到茅台集团帮扶资金49万元,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200亩黄花基地,当年便带动近200户村民共同种植和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同时增加集体经济6万余元。

如今平模社区有两支队伍比较有名。一支是助农农机服务队,一支是“精采十分”黄花示范采摘队。农机服务队由社区提供犁耕机和柴油,部分村民为队员,专门为村民提供有偿服务,耕犁土地种高粱、种黄花。这支队伍2023年已为村集体提供6万元收入。黄花采摘队则为黄花产业服务,有固定队员近20人,队员自己挣钱自己花。

龙井村民组村民郑位、张家新都是黄花采摘队的重要成员。两人3年前各租了村里3个香菇大棚种植香菇。近几年两人平均每年都要从菇棚里挣到7万多元。村里发展黄花基地后,他们又多了份“工作”:不仅能采摘黄花赚工钱,还参与基地的管护,每年能多挣3万多元劳务费。挣到了钱,郑位刚换了辆新轿车,张家新也新建了“小洋楼”。不少群众看到了“钱途”,都计划流转土地跟着村里干。

今年,王相程多方奔走联系到道真自治县一家食品公司,双方达成合作,由该食品公司收购平模社区的香菇和黄花,生产一款名为“三台珍下饭菜”的瓶装熟食。经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出面协调,省内的合力超市愿意接纳“三台珍下饭菜”进行销售。今年8月,平模香菇与黄花结合的“三台珍下饭菜”即将量产。

【驻村心语】

平模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王相程:得益于茅台集团的高位统筹和各级党组织、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平模社区从“薄弱村”蝶变成“希望村”。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我将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铁”的担当,用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出一份力。

--> 2024-06-04 平模社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661.html 1 “花”“菇”“粮”俏市农民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