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17岁学生制作出智慧大棚模型,让农民坐在家中,利用手机便能控制温度、湿度。
今年5月25日至6月1日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近日,记者走进安顺市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探访这位学生的小发明。
卢东海是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二年级学生,今年17岁。记者看到,他所发明的“智能大棚”是一个模型,该大棚由土壤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散热风扇、配电箱、水泵、避障传感器等组成。这些传感器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了大棚的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通过传感器,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可实时在手机上显示。”卢东海说,农民只需查看手机,便能掌握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同时,通过手机能实现浇水、调节温度等功能。
随后,他打开了模型电源,并掏出手机内的APP。APP上精确显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核心内容,而需要降温时,他只需在手机上一点,风扇便开始工作;需要洒水时,也是手机一键操作。
卢东海介绍,制作智慧大棚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他的学校位于普定县郊区,学校周边农田内有不少大棚。他发现这些大棚只有遮阳、保温效果,他便想能否做一个智慧大棚。随后,他将想法告知了老师,在老师帮助及和同学合作下,他做好了编程,并制作出模型。
除了智慧大棚模型,卢东海还有不少和农业相关的小发明,其中就有智能喷洒车。
记者看到,该智能喷洒车已大致制作完毕,后期会加上一个喷洒系统。届时,农民便可坐在家中,用手机遥控车辆,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由于车辆装的是履带,该车辆可在山地、菜地上行走,非常方便。
“这个灵感是刷抖音时想到的。”他回忆说,自己某天刷抖音时发现了一种智能买菜车,买菜的人坐在家中,用手机控制一个玩具车辆到菜市场后,通过喊话器、视频等与菜市场老板交流,最终成功付款买菜。这让他想到能否做一个智能喷洒车。
随后,他购买了车子外壳,并进行组装,同时写好编程,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最终制作出智能喷洒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东海表示。在普定中等职业学校,他学到了很多,未来的兴趣是从事自动化农业机械方面制作。
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袁刚表示,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举办科技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学校还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能在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