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融媒体中心 牟雪松 饶云
赶场日,天还未透亮,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内外已经热闹起来,养殖户和运输车辆接连不断进入市场,现场讨价声、赶牛声、装车卸车声此起彼伏。
“这里出栏的肉牛品质高,上栏也好饲养,我昨天已经预定好了5头,趁着今天牛市准备再买2头,集中装车后直接发到重庆市场。”在牛场交易区,商贩曾少熊一边辨看肉牛长势,一边对笔者说。
“今天的行情可以,我刚刚卖出了一头牛,收入8000多元。”肉牛养殖户朱旭东听着手机微信收款码到账的提示音,笑着说。
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是贵州省规模较大的肉牛交易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响力辐射到重庆、四川等地,市场的肉牛交易量和交易额逐年提高,每头肉牛根据大小和品质,售价从6000元至3万元不等。
2023年,凤冈县围绕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凤冈县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采取“党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组织方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全县现有肉牛存栏13.96万头、出栏5.04万头,综合产值达22亿元。
从培育到养殖,从交易到运输,从加工到食用……凤冈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不仅停留在“养得好”阶段,更立足做优肉牛产业链条,全面向“卖得好”目标发力,使肉牛产业能够上餐桌、进商超、入景区、飞省外。
凤冈县依托数字技术赋能,立足延链升链强链,使肉牛养殖由传统的“经验养殖”向信息化精细养殖转变,给牛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每天一大早,凤冈县花坪街道东山村爱心家庭农场负责人申修权就拿起手机,打开APP实时查看牛棚内的各项数据。
“通过农场AI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牛舍中的各种情况。”申修权说,每头牛都有电子耳标,植入了数字芯片,可以实时检测肉牛的体温、运动量、防疫、饲料、饲养过程等信息,相当于牛的“电子身份证”。
申修权以前每天都要往返住处与牛圈至少三次,观察牛的动向、粪便、采食量等。现在有了监控设备,他通过手机查看牛场的动向,还可以观察大数据分析农场的温度、湿度、甲烷浓度、氨气浓度等信息,从而优化饲养方案。
在建设大型交易市场、推动数字化养殖的同时,凤冈县还建设年屠宰量达5万头的“黔牛出山”屠宰场,开发出牛肉精深加工产品和宠物零食系列产品,实现了牛副产品溢价增值;在北京、昆明、上海、贵阳等地开设凤冈牛肉体验店13家、鲜肉销售店87家;在县内外开设牛肉销售企业502家。
而今,凤冈县的牛经济随着养殖、市场、深加工、餐饮、销售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条全面发展,品牌愈加响亮,变得越来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