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深耕茶旅融合 写意“诗和远方”

白水瀑布。

斗弹达吟表演队演出现场。

普安“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

游客在普安森林温泉享受惬意时光。

住普安民宿,喝“普安红”。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岳端 周璇 汪国锋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黄太富 于泽江

初夏的普安,绿意葱茏,行车于普安县“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茶神谷,遍山茶树随着地势起伏,如海浪般翻涌。

茶,是普安最靓丽的名片。这里被誉为“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每年的1月1日,茶神谷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都会吸引全国无数茶商和游客前来抢购、观光。

茶,也是普安最美的风景。这里拥有“世界唯一、贵州独有”的野生四球古茶树群居地。茶源街道入选贵州“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由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75公里山地自行车道赛道、细寨村、白水瀑布、森林温泉等组成的“茶香萦怀——贵州·普安茶海密林骑行之旅”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普安县紧扣茶产业“古”与“早”两大特点,抢抓“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和举办地机遇,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万亩茶山和“普安红”茶品牌优势,打造“住茶园、游茶园、品茶饮、购茶产、体验茶俗”旅游模式,以茶文化串联起特色村落、民俗体验、运动康养等旅游业态,深耕茶旅康养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以茶为媒”“以旅兴茶”的“诗与远方”。

访茶乡 体验休闲“慢生活”

万亩茶山环抱之中,自行车赛道蜿蜒盘旋,赛道两旁,起伏的茶山中人影点点,身着布依族服饰的游客背着竹篓,采茶、拍照,体验做“一日茶农”的自得生活。

“早上到茶山采茶炒茶,下午到细寨村体验蜡染、听斗弹达吟,傍晚逛游音乐喷泉小吃街,在烟火气中遍尝美食……”这是茶源街道布依茶源客栈负责人、贵州奇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阳松为游客规划的最佳一日游“标配”。

“游客来茶源,就是想寻味茶香,体验‘慢生活’。”阳松说。布依茶源客栈坐落茶源街道主街,共有72间客房,红顶灰瓦、绿树掩映,相对独立的客房、便利的交通让这里成为康养游人群的住宿首选,每到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茶源客栈的火爆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4A级景区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不断优化,生态茶旅、休闲茶旅、养生茶旅、研学茶旅已成为茶源街道茶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不久前的“五一”小长假,茶源街道迎来一波旅游小高峰,带动当地住宿、餐饮、美食街、KTV、茶叶销售等业态发展。截至目前,景区共发展民宿9家,餐饮经营主体也逐年增加,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渠道。

游瀑布 特色村寨成“网红”

白水布依古寨的村民都是听着瀑布“唱歌”长大的。

今年24岁的布依姑娘岑家,工作之余会和妹妹一起去瀑布旁拍短视频,发布在抖音、朋友圈等平台,骄傲地跟网友展示家乡的美景。

白水者,乃为泉也,白水古寨,因而得名。白水布依古寨位于普安县白沙乡红寨村,世代与一泓从山洞伏流而出的清泉相伴。区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将水源曲折分隔,使其绕过半山岩和村落,穿过石拱古桥,流经盘根错节的百年古神树,逐级奔流,从岩缝喷泻而出,形成宽10米、落差近90米的白水瀑布,冲入谷底,气势恢弘。

“现在正值雨季,白水瀑布已进入最佳观赏期,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假期时村口都停满了车。”红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斌介绍,白水瀑布是普安县境内最大的瀑布,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红寨村是布依族聚居村落,布依族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保存完整。悬崖飞瀑、古树古桥与古村落浑然一体,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

2021年,红寨村白水组被列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支持下,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修建文化广场、布依文化展示馆、茶文化体验室、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乘势而上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村民的积极性和文明意识都大大提高,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希望通过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如今,李斌和村民们期待穿村而过的纳晴高速早日通车,为这个“藏在深闺”的小村庄再“添一把火”,让红寨“红”起来。

泡温泉 放松身心享自然

从空中俯瞰普安县盘水镇温泉路八号,蓝色的温泉池散落在草木葱茏间。园区门口,“云A”“川A”车牌的旅游大巴一列排开。

这里是普安森林温泉度假区,园区98%的森林覆盖率能让游客真正体验“在森林里泡温泉”。

悠扬的合唱从温泉池传来,十几名游客围坐池边,游客蒋女士一边指挥,一边举着手机录下大家唱歌的样子。氤氲的水汽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泛出微微的红光。

“赶了两天路,泡个温泉神清气爽!”蒋女士说,她们是从昆明过来的旅行团,团里有170多个人,已经在贵州玩了一圈,而这趟旅程的终点,正是风景秀丽的普安森林温泉。

“我们有155间房,室内室外泡池28个。这段时间和省内外旅行社合作引入云南和四川的客源,几乎满房。”度假区总经理梅婕介绍。地处兴义万峰林、晴隆二十四道拐等景区的中间节点,背靠高速公路出口,优质的康养资源加上交通区位优势,造就了普安森林温泉的“热气腾腾”。

住茶山、看瀑布、逛村寨、泡温泉……茶乡普安利用生态优势与风土人文,各式“茶旅+”的模式不断创新,逐步打造形成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类别消费人群的旅游新业态。

“我们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和独有资源出发,持续推进茶山、民宿、温泉、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宜居宜游的茶旅康养品牌。”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石灵霞介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普安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8.3万亩,可采面积13.1万亩,2023年实现干茶产量约9500吨,产值12.95亿元,综合产值17.59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7万余人增收。全县民宿、餐饮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从起初单一的住宿,升级到如今集体验、娱乐、康养等设施一应俱全的高档精品民宿,在吸引越来越多游客的同时,助力当地群众增收、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把品牌和文化宣传出去,把客源和资金请进来。让游客在普安能够舒心畅游、安心栖居,放松身心住下来。”石灵霞说,普安县将始终坚持“以茶为媒,以旅兴茶”的发展战略,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依托四球古茶树资源、茶马古道遗址等打造精品寻茶路线、利用山地自行车赛道开展特色体旅活动、围绕“三月三”“六月六”等民俗节庆活动丰富文化体验,完善旅游业态,持续推进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茶之外越做越广

5月末的普安茶源街道,蓝天高悬,朵朵白云如棉絮般飘荡在空中。一排排整齐的民居鳞次栉比蜿蜒而上,随处可见的三角梅为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增添了更多灵动色彩。

普安县伟鲜布依纯手工服饰加工厂里,韦波正在整理今天即将租借出去的布依族服饰,自从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修建以来,游客一拨接一拨地涌入小镇,韦波工厂制作的布依族服饰又多了一项赚钱的新路子。

“一般年轻人爱租这种,花色更洋气,老年人则偏爱租传统的款式。”韦波指着店里的各式布依族服饰说。

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韦波的创业经历可谓丰富,早些年曾在浙江打工,后来回到家乡做过茶青收购、车辆租赁,办过驾校,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开始思考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3年,韦波开办了布依族服饰加工厂,通过向周边布依族村民收购纯手工刺绣,加工成高端民族服饰后对外销售,不仅进一步发扬了民族刺绣技艺,还带动了当地300多名“绣娘”灵活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加工厂的刺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国外。

2016年,普安县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开始走进这个有着一万多名搬迁群众的小镇,韦波服饰加工厂里的民族服饰也成了热门“打卡”项目之一。

“游客想体验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文化,我们就把服装租给他们拍照。”韦波说,一套衣服租1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租40套左右。

服装可以体验,那采茶制茶能体验吗?韦波又开始思考把体验式旅游贯穿到底。与茶农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采茶体验,游客购买茶青、请师傅代炒茶的费用又成为当地茶农增收来源之一。

“有的茶农家里劳动力不足、茶青采收不过来,正好游客又有体验采茶的需求,一举两得,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大家一起从旅游发展中受益。”韦波说,长期性的采茶旅游体验项目,加强了对夏茶、秋茶的管理利用,提高了茶叶附加值,增加了茶农收入。

同时他还在茶叶包装上融入刺绣设计,建设织布、刺绣、蜡染体验馆,把刺绣、茶叶、旅游真正结合起来,打造文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了联盟村、茶场社区、细寨村等周边群众共同吃上了“旅游饭”,茶叶销售额每年平均100余万元。

“旅游旺季就要来了。”韦波边整理着店里的服饰边说,他相信,通过进一步规划完善,家乡的旅游发展会如门口的三角梅般越开越旺。

布依“小打音乐”“动静大”

2024年还未过半,伍琴和斗弹达吟表演队的队员们已经参与了大大小小十来场演出。

“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布依族“三月三”……凡是当地重要的节日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布依小打音乐,布依语称之为“斗弹达吟”,是流传于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等布依族村寨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乐种,包括二胡、萧、月琴、木叶、碗等,通过吹、拉、弹、打的形式演奏,由布依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创造而成。

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之时,细寨斗弹达吟表演队正式组队“出道”,一直传承至今,并从原来的“赶表歌”(布依族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吹木叶等来表达爱慕之情的交流活动),逐渐丰富为敬酒歌、迎客歌、喜迎春等多种曲目。

如今,斗弹达吟表演队由来自细寨村和联盟村的近30位村民组成,最小的仅10岁,最大的有60岁。伍琴是这支表演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主唱和月琴手。

“有人带头才能把队伍组织起来,有了人才能把我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加入表演队后,伍琴便经常组织村里的姐妹们一起练习月琴、参加演出。“每次演出最少不能少于8个人,最多的一次演出有90个人。”从细寨村的小广场,到普安、兴义、贵阳,甚至首都北京,他们唱着布依人家的淳朴热情,弹着美丽乡村的幸福模样,迎来送往着一批批走进细寨的游客,也把布依小打音乐带上了更大的舞台。

“小打音乐”闹出了“大动静”,让更多和伍琴一样的布依儿女更坚定了要让民族文化“活下去”“火起来”的信心。

“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和新鲜血液接续起来,可能再过一二十年就会失传了。”生于长于布依族村寨的岑伟现在是普安县东城区民族实验学校教师,对他而言,斗弹达吟是记忆深处的乡愁。2021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依托县“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东城区民族实验学校开设了斗弹达吟兴趣班,每周设两至三节课,邀请表演队的村民来为学生上课。

“我们的很多孩子都是来自民族村寨,从小耳濡目染,学起来很快。有的孩子还会结合他们现在喜欢的音乐,尝试二次创作。既能帮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化传承,关键在人。在岑伟看来,只要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古老的文化必将和年轻的生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返潮当代。

品一口古早净香的普安红,听一曲韵味悠长的布依弹唱……在普安,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交融共生;布依族小打音乐、苗族芦笙舞、彝族嗨马舞、苗族武教戏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跳坡节”“采花节”,彝族“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精彩纷呈。近年来,普安县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态转化,打造传统节日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化,让民族文化成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 2024-05-3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399.html 1 深耕茶旅融合 写意“诗和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