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军 罗桂玉 王璐)5月23日,走进天柱县凤城街道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忙着拔苗、搬运、插秧,为农田披上了“绿装”。据了解,今年该县采取“公司+村集体+种植大户”的组织方式,在凤城街道、蓝田镇、渡马镇发展杂交制种水稻种植5000亩。
依托去年首次试种成功的经验,今年凤城街道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种植杂交制种水稻1000亩。为开展好秧苗移栽,凤城街道从岑巩县邀请了技术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
“制种水稻种植很讲究技术,插秧过浅会造成散苗、倒苗,深则分叶差,后期穗少。父本移栽是5天前就完成了,现在是母本移栽工作,预计在10天至15天内移栽结束。”农业技术员周华说。
由于移栽技术要求严格,所以基地采取人工精细移栽。移栽期间,每天有20名至40名村民务工。来自榕江县的欧大英左手捧秧苗,右手快速平稳地将秧苗插入水田里,“我们是一个务工小团队,配合度高、干活快,在这边务工一天有15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