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抽丝剥茧 全链发展

凤冈县融媒体中心 邓邦英 周梅梅

近年来,凤冈县以标准化、规模化为导向,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依托,在已有蚕桑产业发展体系上,加快创新步伐,提高产业效率,不断推进蚕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5月28日,凤冈县进化镇黄荆村的桑树种植基地,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应成穿梭林间,帮助村民解决蓝叶虫害。今年,科技设备的运用,让管护变得“事半功倍”。

“目前,正是桑园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我们采取了无人机一喷两防对桑园进行防治,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杜应成说。

据了解,凤冈县蚕桑产业涉及14个镇(街道)、78个村(社区),建设有5.2万亩桑园,其中投产桑园3.2万亩。此外,28个智慧小蚕集中共育室为530户养蚕户提供基础保障。

凤冈县花坪街道石盆村,今年初刚建成投用的智慧小蚕集中共育室里,千万条小蚕茁壮成长。通过桑蚕大数据管理平台,共育室负责人蒲正有一个人就能管理近百张小蚕。

“通过智能化系统设置好参数后,操作便可自动运行,不仅减少劳力成本,管护也更加精确。”蒲正有说。

蒲正有介绍,桑蚕大数据管理系统由智能测控、升温系统、降温系统、补湿系统、换气系统五部分构成,让小蚕共育如同有了“智能保姆”。“比如当温室发生数据异常时,系统能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并自动调整,实时为小蚕营造理想的生长环境。”

凤冈县蚕桑办副主任刘平介绍,由于小蚕抵抗力弱,对桑叶质量、环境要求较高,养蚕户独立养殖容易发生病变。而通过集中养育到三龄,再发到养蚕户手中,实现了节本增效。

“眼下,已经有部分小蚕陆续发送到养蚕户手中。要不了多久,就能结茧,成为增收致富的‘金宝宝’。之前已经有不少春蚕结了茧。”蒲正有说。

养好蚕,还要卖好丝。从农业到工业,凤冈正在“抽丝剥茧”延申蚕桑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产互动发展。位于贵州凤冈经开区彰教工业园区的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集桑、蚕、种、茧、丝、绸和丝绵研发生产全产业链的现代生物科技公司。

这段时间,公司正马力全开,加紧生产。

“我手里拿的这个蚕茧是A级,一茧丝长850米左右。目前车间12条生产线全开,每天用茧量两吨到两吨半,生产蚕丝300公斤左右。”星丝路缫丝车间厂长韦爱娥说。

抽丝完毕,下一个工序是复摇、整理。复摇车间,工人们需要将整理好的蚕丝进行扁丝、绞丝,复摇车间班长张献分告诉记者,这批蚕丝打包完成后将销往浙江杭州。

此前,星丝路公司生产的蚕丝,大部分作为原材料发给合作的服装企业加工成服装、棉被等产品。如今,为增加产品附加值,公司建成了蚕丝被生产车间。

截至目前,星丝路已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白厂丝生产线6组,蚕丝绵生产线9组。按照规划,凤冈县5万余亩蚕桑基地全部成林后,该公司可生产蚕丝被约20万条,5A级高品位白蚕丝约1000吨,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以上,助力蚕农经济增收超4亿元。

“今年,凤冈县将着力提升桑叶质量和产量,力争全年养蚕2.5万张,蚕茧产量1000吨,蚕茧产值5810万元,建设蚕桑示范基地20个,促进蚕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凤冈县蚕桑办主任龚军说。

--> 2024-05-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278.html 1 抽丝剥茧 全链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