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向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让中华文化立得住、行得远,让中华文化富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本质要求

确保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鉴别、对照、比较,然后在交流、融合和相互借鉴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是国家、民族对外关系的维系和融合,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绝不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同化和取代,而在于不同文明通过相互对话和学习,促进自身文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其他文明的繁荣兴盛,进而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就是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确保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

奠定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并不是将自身文明看成十全十美的文明,以及把其他文明看成低级劣等甚至一无是处的文明,而是摒弃文明的傲慢与偏见,尊重其他文明的独立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做到平等对待多样化、差异化的文明。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就是树立中华文化的自尊自信,从而夯实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

增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并不在于排挤其他文明或者封闭自身文明,而在于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兼收并蓄的胸怀、博采众长的心态,汲取一切优秀文明的养分。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就是赋予中华文化包容建构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

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关键在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立心立魂,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正确导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是未曾中断的文明,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融合力和吸引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就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凝心聚力,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整合。面对世界范围内价值观相互激荡和较量的新态势,必须高度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从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所起的凝聚价值共识作用。

明德明礼,促进时代新风貌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新人塑造。聚焦时代之变、关注时代之需、引领时代之风的时代新人,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主体和核心要素。实现对时代新人的塑造和育成,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着力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等,让时代新风貌蔚为大观。

兴业旺业,激发文化新业态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动力引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战略驱动,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跃升的今天,要着力打造包括文旅新业态、文娱新业态、文教新业态等在内的文化新业态,从而激活文化新业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动力引擎。

互利互惠,深化国际化合作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外部支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定力并抓住机遇,既需要注重内部力量的培育,也需要注重外部力量的推动。深化包括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化合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筑牢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根基

遵循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原则,筑牢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思想根基。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进行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的合作实践、协同实践,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原则导向作为基本的准则遵循和理念指引。文明交流互鉴最基本的原则应是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维护文明多样性;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做到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以理解、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其他文明。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逻辑起点,也是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本态度。

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推进路径,筑牢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实践根基。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推进路径,是文明交流互鉴从理论自觉走向实践自觉的应有之义,也是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见行见效的题中之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推进路径,能够筑牢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实践根基。

找准文明交流互鉴的逻辑旨归,筑牢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价值根基。没有不同文明的互鉴,就不可能科学、理性、全面地认识自身文化,正确地对待自身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逻辑旨归在于能够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3YJC710097〕、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23NDQN04〕阶段性成果)

--> 2024-05-2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048.html 1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