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寻找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徐琴 宋继耀

文化自信自强关乎国运民族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等重大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新征程上,只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筑牢精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天下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观等,是中华民族鲜亮的文化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构筑形成了以儒释道和诸家学说融合一体的思想文化综合体。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愈发强大的顽强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涵养了文化自信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相较于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个体本位”理念,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群体本位”奠定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原点。两者作为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坐标,深深体现在各自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以人民为中心”和“以资本为中心”的两种发展道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淬炼而成的重要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有着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经典名言广为贤达和百姓所传诵,是对古人自强不息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5000多年来,人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于担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姿态,将自强不息精神品格深深镌刻进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精神标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典故,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历史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是对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精神的深刻体现和生动反映。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自强的奋进力量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构成多元一体格局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示范,以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共同的心理意识,系牢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凝聚力更强、向心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牵引力和驱动力。坚持“两个结合”,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以中华文明全球传播为导向,宣介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行。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支撑力和贡献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兼容并蓄,反对唯我独尊;倡导同舟共济,反对各行其是;倡导和谐共生,反对丛林法则,这些独特价值理念具有广泛的全球视野和现实价值。新的时代方位上,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瑰宝,转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盛景盛宴奉献给世界,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的中国正能量,不断开拓人类文明进步的广阔空间。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3YJC710100〕、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3SKJD056〕阶段性成果)

--> 2024-05-2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6046.html 1 寻找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