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声音

云岩区副区长郭蒂:

尊重建筑原有肌理 赋予厂房全新韵味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项目整体设计,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秉持‘尊重原有肌理、彰显功能特色’的理念,规划南北活力轴、东西文化轴‘两轴’,北区文创体验、中区文创展示、南区文创休闲‘三区’,文化灯塔、文化长廊、梧桐大道等多个文化节点,重点依托厂区5栋存量建筑,布局1个4D体验文化中心、2座特色展馆、3大主题空间,全力打造全省文创街区示范项目。”云岩区副区长郭蒂说。

郭蒂介绍,“九门四阁”是老贵阳的城市肌理,更是贵阳文化的根与魂。去年以来,云岩区紧紧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定位,启动了贯穿“九门四阁”的历史城垣步道建设,新印厂位于历史城垣步道的关键节点,是贵阳工业文明的时代情怀,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贵阳人的历史记忆。

在建设过程中,云岩区充分尊重建筑原有肌理,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结构元素和建筑风貌,增加公共空间,补齐功能配套、联动周边开发,为这座沉睡多年的老工业厂房赋予了全新韵味。

与此同时,云岩区与国贸集团携手,明确了“新印1950”项目的功能与商业定位,围绕物业特色、环境特色、商品特色、文化特色四大板块,把园区打造成了一个商品新、业态新、可持续的城市新地标。

“整个项目采取开放式、流动化的设计理念,各栋大小楼宇通过街区与空中连廊贯穿,突破以往商业综合体设计和运营模式,塑造了符合当下潮流的街区新场景。”郭蒂说。

接下来,云岩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紧紧围绕“六爽”定位,加快推进民生路、文昌阁、大十字原点广场等“一河一道一片”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具有云岩特色的精品项目,着力构建城市文旅产业体系,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新华印刷厂退休职工胡铸:

期待印刷文化传承与革新

“从16岁进厂到60岁退休,我在新印厂度过了很长的岁月。”今年已82岁高龄的贵州新华印刷厂退休职工胡铸在贵州新华印刷厂工作了44年,一路见证了贵州新华印刷厂的发展变迁。

“我刚到厂里上班的时候,印刷机器还是很小很原始的圆盘机,90年代初期的时候,厂里引进了四色胶印机,全面提升了印刷水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纸品、物资等分公司相继成立,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征程。”胡铸介绍,几十年来,贵州新华印刷厂承担了贵州高考试卷,中小学课本教材,读者、知音、家庭等杂志印刷任务。

“作为一名印刷工人,看到一本本教材、一张张试卷从印刷机上落下,我很骄傲。”胡铸激动地说,如今,看到印刷厂能重焕新生,感受最深的便是时代在进步、在发展,这里成为了市民了解贵州印刷史、印刷文化的一个基地,期待更多人将印刷文化传承下去。

阿叻餐桌创始人胡云:

在这里享用美食感受美好

“园区不大,但给人一种舒适休闲的感觉,这是普遍来店客人的感受。”在阿叻餐桌创始人胡云看来,落地“新印1950”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活不用那么奢侈,一束花,一顿饭也能充满爱意。这是我开餐馆的初衷,希望通过食物传递美好生活。”胡云介绍,阿叻餐桌从云岩区堰塘街的第一家店开业起,一直秉承这样的经营理念,用心做好黔菜融合菜,让客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美好生活。

“五一试营业以来,每天都有60多桌客人进店用餐,人流量符合开店预期,也相信未来这里会吸引更多市民来打卡消费。”胡云说。

市民严才进:

找回了当年热热闹闹的感觉

“原本废弃了的厂房,居然还能变成商业街,真是太好了。”“新印1950”开街,让家住友谊社区的严才进兴奋不已。

严才进平时做蔬菜生意,此前新华印刷厂的职工一直是自己生意的主要消费者,厂区废弃后,令他十分失落。“新印1950”的打造让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心情也好了很多。

“以前想逛街都要跑几公里,现在家门口就有商业街区,我和家人经常都去玩。由于商业街带动不少就业,我的菜摊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如今,严才进又找回了当年那种热热闹闹的感觉。

--> 2024-05-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5739.html 1 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