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文史研究者眼中的丁宝桢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原名琼选,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政治家、改革家、晚清名臣。咸丰三年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因军功加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创办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重要人物;智杀太监安德海,曾国藩称其“豪杰士也”;推行盐政改革,打通川黔盐运通道,解决贵州百姓用盐困难;治理黄河、修缮都江堰,被誉为水利专家;逝世后赠为“太子太保”,谥“文诚”,入京师贤良祠,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纪念。有《丁文诚公奏稿》《十五弗斋诗存》《四川盐法志》等传于世。 都江堰丁宝桢像。

织金县丁宝桢陈列馆。

丁宝桢手迹《丁文诚公家信》。 赵青供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2023年10月,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丁宝桢》在央视热播,让这位晚清名臣被更多人认识,其清正廉洁、报国爱民的一生在新时代正以各种创新形式再现和传播,而其中那些具备当代价值的优秀品质,更让当下的人们津津乐道。

丁宝桢在文史研究者们眼中是什么样子?他们最看重丁宝桢品质中的哪些东西,以及对这位名噪一时的晚清人物做怎样评价和表达?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历史学家、《贵州历史笔记》作者范同寿,文史专栏作家、《旮旮角角贵州史》作者周胜和省社科院研究员赵青。

--> 2024-05-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5443.html 1 文史研究者眼中的丁宝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