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泥堡村

红色热土 接续奋斗

红军长征时三军团普安县泥堡指挥部旧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唐波

“五一”假期过后,前来普安县楼下镇泥堡村参观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山脚下,坝子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三军团普安县泥堡指挥部旧址庄严肃穆,墙上的红军标语清晰可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刚化身陈列馆讲解员,为游客讲解红军在泥堡村的故事。

楼下镇,位于普安县最南端,与兴仁、兴义、盘州等县(市)毗邻,地处国家4A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上游。

1935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的率领下,兵分两路从兴仁县(今兴仁市)龙场、三道沟经堵嘎和大海子向普安县楼下镇行进,于泥堡村会合并宿营。次日上午,红三军团分两支队伍西进。

“红军在泥堡村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却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陈刚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缓缓讲述着“红军开仓放粮、抢渡楼下河”“红军严明纪律露宿街头,受到群众信赖并热情接待”“红军赠药救人,群众自发引路”“小红军张红恩、有志青年沈明义跟随红军走向光明”等革命故事。

“沈明义是羊屯寨子的人,红军的到来,救了他一命,也给他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陈刚介绍,羊屯寨子是泥堡通往楼下,去往盘县(今盘州市)、云南方向的近道。红军过泥堡时,沈明义主动找上了部队。

沈明义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兄妹,租种田地艰难地维持生计。1935年春天,正值插秧最紧要的时节,偏偏又遇上了旱灾。17岁的沈明义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引远水灌田,却被寨上的恶霸半路把水给拦走了。面对蛮横无理、咄咄逼人的恶霸,年轻气盛的沈明义怒不可遏,挥起拳头就是一顿暴揍。随后,自知惹下大祸的他匆忙躲了起来。走投无路之际,他等来了红军。

沈明义向红军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一位红军连长一边认真地听他诉说,一边向他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沈明义心中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他感到热血沸腾,似乎已经看到了前面的光明。他知道红军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对附近的地形、山路不熟悉,于是主动为红军带路。一路上,红军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着、鼓舞着他,他决定要加入红军,为像自己一样的穷人战斗。很快,他就获得了批准,光荣地加入了红军,成为长征队伍中的一员,并一路走向胜利、迎来了新中国。

“红军留下的革命火种、播下的革命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泥堡村,群众很求上进,家家户户都有读书郎、有积极创业就业人员。”陈刚很自豪地说,革命精神鼓舞着泥堡村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群众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特色产业,齐心谋划乡村振兴之路。围绕“红色泥堡”党建品牌,泥堡村正多措并举打好发展硬仗——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500亩坝区发展乡村产业。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和红色旅游合作社2个,组织2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和劳动力输入等方式参与。同时,用好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集体资产和红色资源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数十项便民服务。开展“优秀党员户”“光荣之家”“十星级文明户”“光荣在党50年”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依托泥堡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开展庭院美化、旱厕改造、旧房拆除等,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收入连年增加,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 2024-05-23 泥堡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5082.html 1 红色热土 接续奋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