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探索旅游“民宿+”,协助村里发展村落集群特色小院,创新线上线下旅游定制——

赤水“90后”解锁旅游新赛道

绿植环绕,户外休闲亭舒心。

拾光小院的夜晚静谧怡人。

何光英(左二)和村民围坐讨论民宿的发展。

鲜花盛开,花墙引人流连。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张浪 摄影报道

初夏,在遵义赤水市两河口镇大坝村民宿“怡情驿站”小院里,“90后”何光英和村党支部书记何明等村干部一起围坐竹桌旁,讨论如何用好民宿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

“游赤水,宿赤水是核心!这次‘五一’假期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村里民宿还是接了46单,入住率超过90%。”

“竹海农家改造一直在更新,每次去看都有新亮点呢!”

“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都来咨询加入。”

…………

大坝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白天竹林婆娑,满目葱茏;夜晚微风不燥,银河繁星,小鱼池和星光相映,别有一番闲适自然的气息。村子离赤水大瀑布景区很近,交通便利,很适合发展民宿。

在两河口镇,其他村都只是村民零星发展民宿,只有大坝村,迈开了整村集群民宿发展的脚步。

何光英正是看中了这些优质资源。2015年,她在大坝村建起了怡情驿站,“当时都不叫民宿,还是农家乐。”

随着市场和游客需求的变化,她的农家乐也在不断摸索转型,“年轻嘛,多尝试。”何光英笑着说,所幸一直还干得不错。

这两年,随着旅游市场回暖,政府搭台、村集体带头,当地开始推动发展乡村民宿。有市场有政策,何光英又“折腾”起来。

“农家乐升级为特色民宿是市场需求。”有想法的她,说干就干。

每天,何光英和丈夫忙得不亦乐乎,从一砖一瓦地修葺到民宿装修每一样物品的挑选,从改建中式院落到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他们用轮胎、竹子等材料搭建起记忆和现实中乡村小院的理想模样。用她的话说,在大坝村生活的每一天,浪漫与清新并存。

很快,何光英的民宿成了村里的“优秀”民宿之一。今年“五一”假期,何光英的民宿基本都住满了。平时,她家的小院也吸引家庭组团或三五好友组队来过周末。

看她家发展得好,房子就在何光英家对面,但自己长期不在村里的小万也放心地把自家民宿交给何光英托管。

说到托管,为了让大家发展民宿更省心,两河口镇今年还专门建设了“宿赤水民宿管家”联营平台,村民的闲置民居均可交给大坝村统一托管。很快,大坝村的村民都加入了进来,小万也常在微信里感谢何光英和村里的民宿管家,让自家闲置的房子有了新归处。

家家民宿各有特色,平台运营资源集中,大坝村民宿集群初见声势。

前几天,游客张明一家入住村里“吉祥田园”民宿,玩得十分开心。他在留言中写道:“老板和老板儿子都很好,是很和气的一家人。我们第一天在镇上吃的晚饭,怕喝完酒走夜路不能开车,老板儿子还开车接送,好贴心。店里生态好,饭菜味道更是超好,必须大大点赞,有时间还要来!”

这样的评价让大家信心倍增,民宿负责人也及时反馈和村民分享喜悦。

“现在,开民宿真不算是新鲜事。”何光英认为,对于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来说,解锁“民宿+”新赛道,真是获得一个能快速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努力学习,总有收获。”

慢慢地,大坝村的村民们把深山民居按照“花园、果园、菜园、养殖园”四院标准打造和完善,一间间风格各异的民宿层出不穷。

有鲜花墙、葡萄架围绕的竹海农家;有鱼塘、木屋、灯光小阁组成的拾光小居……大量客人慕名而来。

“大坝村的民宿,给我一种归园田居的舒适感,一家人在这里住了4天特别惬意,以后还来。”黑龙江游客刘女士一家在这儿度过了愉快时光,赞不绝口。

如今,民宿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何光英的想法却一直很简单:民宿就是展示地方文化和当地人美好生活的窗口,这个核心不会变。但经营好民宿却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打开新思路,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最重要的是有坚持走下去的信心。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上,何光英、何明与村里的前辈认真研究,认准要线下线上齐发力。

“这是我参与制作的导览图,上面有民宿定位、美食选择、采摘体验、景区路线等,站在游客的角度,一目了然。”何光英从微信里给记者发来一张初拟的导览图,她希望和大家一起做成大坝村“旅行社”,做旅游定制!

老一辈看了也点赞,“你们年轻人很有想法,我们就大力支持。”

“我们计划在全村民宿集群基础上,融入咖啡、露营等业态。大家要更有责任感,继续深耕本地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谈及未来,何光英激情满满。

--> 2024-05-23 探索旅游“民宿+”,协助村里发展村落集群特色小院,创新线上线下旅游定制——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5049.html 1 赤水“90后”解锁旅游新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