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水利十年系列报道

惜水爱水节水 山水人城和谐共生

——贵阳探索缺水城市水资源集约利用新路

红枫湖畔闻鸟鸣。 关鸿琦 摄

刘秀闯 肖东方

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的贵阳,喀斯特岩溶地貌极为发育,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47立方米,属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城市。

2013年,贵阳常住人口468万,GDP刚2000亿元出头,到2023年底,贵阳市GDP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常住人口也超过了600万人。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贵阳这座高原喀斯特缺水城市,探索了一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资源集约利用之路。

节水优先 系统提升城市节水工作

今年是贵阳市持续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的第13年。多年来,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16字治水思路,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先后编制出台了《贵阳水资源综合规划(2015-2030)》《贵阳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8-2025)》《贵阳贵安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专题研究》等规划和实施细则,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提供了依据。同时,贵阳市以节水型城市和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系统提升城市节水工作,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着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形成全社会节水的强大合力,实现节水、治污、减排相互促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积极推进综合节水,建立长效机制,先后出台《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等一系列节水法规制度。积极推进安全节水,提高城市发展韧性,将全市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服务业单位和中心城区年用水量12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面纳入定额计划用水管理。积极推进社会单元节水工作,累计建成节水载体1350个。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建立重点企业用水监控名录,培育节水型企业。贵阳市工业用水重复率达95.8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每万元21立方米。实行取水许可,统筹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供水管网漏损率有效降低。建立健全漏损管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公共供水管网运维水平。

贵阳市还进一步统筹水环境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49座,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全市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达41.51%。

空间均衡 合理谋划布局水源水网

2022年6月29日,贵阳市花溪水库至南郊、中曹水厂输水工程(“花南花中工程”)建成通水。在此之前,可向贵阳市年供水2.84亿立方米的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花南花中工程”正是贵阳贵安用好用足黔中水的重要工程措施,该工程主要解决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南明河水环境治理以及缓解贵阳市城市规模扩展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为贵阳市南郊水厂、中曹水厂、东郊水厂日供水75万吨,可有效解决贵阳城区南部、东部发展用水需求,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已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27处,仅“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就新开工建设修文县桃源水库等11座骨干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0.81亿立方米,实现了“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

随着贵阳市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深入,贵阳水务环境集团的组建,有效推动了全市水资源实现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目前,市水务环境集团拥有城市(县域)供水厂18座,日供水设计能力达194万吨,基本能满足当前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根据规划,贵阳市GDP未来几年将达到7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700万人。为此,贵阳贵安谋划了“北托乌江、南依黔中、红枫湖调节、三源配置、优水优用”的城市高质量供水保障格局目标。

目前,凯松隧洞出口至松柏山水库输水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查并获贵阳市发改委批复。红枫湖—花溪水库连通工程已获得初步设计批复,正在开展财评、用地报件等前期相关工作。贵阳市用上乌江水、用足用好黔中水的美好远景正一步步展开。

系统治理 再现山水人城和谐画卷

天蒙蒙亮,年过八旬的白大爷就来到南明河畔的青山再生水厂活水景观公园,与老伙计们一起开始晨练。“这里水清树绿、空气清新,与小区一街之隔,是家门口晨练的好去处。”白大爷在南明河畔生活了大半辈子,可几年前,老人宁可绕远路也不愿从南明河边经过,家中临河的那侧窗户也常年紧闭。

南明河在贵阳市境内全长185公里,流经贵阳市5个区县,其中贵阳中心城区段长约50公里,被誉为贵阳市的“母亲河”。2000年以来,随着贵阳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日益严重的污染让南明河中心城区段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总结历次南明河治理经验后,贵阳市决心探索全新的治理模式。2012年,贵阳市编制了《贵阳市南明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开始实施南明河治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上下游共治”原则,分“救急”“治本”“系统提升”三个阶段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全面系统推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面源治理等各项工作。为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贵阳市还创新实践了“下沉式再生水厂”建设。

2014年,贵阳市启动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南明河畔的青山再生水厂建设,其核心污水处理系统位于地下20多米,污水处理规模达5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IV类标准。全新的原址下沉建设方案,让再生水厂的地面建成了生态公园、水环境科技馆、停车场等,在彻底解决邻避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再生水100%回收利用,还节约征地、管网等费用共计7.35亿元,节约年调水费1700万元。

贵阳市根据山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特点,探索实践分散式地下再生水厂建设,有效解决了山地城市用地紧张,污水厂选址影响周边环境等突出问题,每天还可就近向南明河提供150余万吨生态补水。

如今,随着南明河治理的不断深入,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沉水植物覆盖率达到80%;水生植物种类突破10种;优势鱼类种类数多达9科、29种,生物多样性指数、水生植物盖度、生态系统完整性显著提高,“水清岸美有文化,鸟飞鱼跃人欢畅”的景象重回人们的视野。

两手发力 蹚出水资源集约利用新路

水利建设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政府财政一味“大包大揽”不现实。如何破解水利建设中“钱”的缺口?“两手发力”是破题的一把关键“钥匙”。

清镇市将在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目标。近年来,清镇市积极采取“向上争、对外引、内部投”等方式,争取国家烟草行业烟水援建资金1.25亿元建设迎燕水厂供水工程;利用市、县两级投资4000余万元和国有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整合脱贫攻坚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席关水厂供水工程;吸纳国有企业投资1.6亿元建成莲花山水厂工程;争取专项债、移民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等1.26亿元用于建设大麦西水厂、簸箩片区供水工程。针对过去水利工程普遍“重建轻管”“管理不规范”等历史难题,清镇市充分考虑供水工程的管护主体问题,引进贵阳市水务环境集团成立清镇水务公司和清镇乡镇水务公司,在进行市场化经营的同时承担公共服务职责,探索构建“建、管、用”一体的“以水养水”模式,长效解决项目建成后设备更新、水质监测和管道维护等问题,实现全域供水一体化、供水产业一体化和管理维护一体化。目前,清镇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已进入最后的攻坚期。清镇市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在南明河的治理中,贵阳市自2017年以来,就把南明河治理列入财政保障的优先方向,累计投入75.91亿元,新建了五里冲、小关、六广门等20座再生水厂。贵阳是全国第一个建设分布式下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破解了山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难题。

正是得益于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指引,贵阳这座以“中国数谷”为崭新城市名片的西部内陆城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已经摸索出一条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新路。

--> 2024-05-22 ——贵阳探索缺水城市水资源集约利用新路 贵州水利十年系列报道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4961.html 1 惜水爱水节水 山水人城和谐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