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创新文旅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杜志明 曾立容

开展文旅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助于加快推进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优良”为发展目标的文旅特色型高校建设。

建立以德育为引领的素质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构建系统完整有效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以德御才、德才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从文旅特色类高校的办学定位出发,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具备较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现文旅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文化方面,包括自然文明和社会文明,都可作为人才培养的文化要素;旅游方面,主要包括旅游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快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将文化课程置入旅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是要融入旅游的特色,二是要为旅游类专业提供各种文化教育资源的支撑,最终实现文旅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

跨界融通,寻求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联盟驱动、专业融通、产教融合路径培养跨界、复合型新导游人才。一是以无边界视角开展人才跨产业、跨专业培养,融通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使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会贯通。二是通过联盟驱动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双提升。三是以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理念创建校内实践教学新工厂,形成新旅游人才孵化基地,并以此为载体,通过“赛教练一体化”、阶段性“项目派遣”、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学习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单一技能向复合跨界技能转变,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要素间有机耦合。

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文旅特色类高校必须突出文旅融合。具体来说,一是以文塑旅,升级改造学科专业,培养文旅融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之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服务文旅及相关产业;二是以旅彰文,即旅游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融入各类文化元素,既有技术方面的训练,还要有文化内涵的彰显。以培养服务文旅及相关产业的卓越人才为基本服务面向,具体来说,即培养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并以“文旅+”“+文旅”的模式培养旅游文化上下游产业化人才。通过培养文旅融合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彰显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的人才培养理念。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本文系省高校教改项目〔2022255〕阶段性成果)

--> 2024-05-2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4924.html 1 创新文旅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