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哞……”走进沿河自治县中界镇皂角水村的“西南牛城”,远远便传来牛叫声。
“‘牛城’占地近200亩,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目前存栏1700头,每天消耗1.1吨干草、6吨青草,养到1500斤到1700斤出栏,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等地。”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经理詹国防说。
沿河自治县是省级肉牛产业重点示范县。近年来,该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抓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瞄准全产业链,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落地,带来的不仅是规模,还有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为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从吉林购进了优质的“乳肉兼用”型牛——西门塔尔牛。
为了向农户推广经济效益高的肉牛品种,县里探索出订单合作模式,打通金融渠道,为农户买牛、养殖、回购提供保障。
“我们社区买了100头牛,只要有技术指导,有回收,我们就有信心干。”沿河中界镇孙家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龙智说。
“农户与公司签订订单养殖合同后,保底每斤17元回收。在我们这里买牛,公司还提供系统培训。”詹国防说。
养殖合作模式多样、技术有保障、保底回购……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让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目前,已有800多户农户与该公司签订肉牛养殖合同。
据了解,“西南牛城”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至少可容纳5000余头牛。届时,中界镇将建成集牛舍、有机化肥厂、草料加工厂于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带动服务肉牛养殖2万头以上,实现年产值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