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车逢路 徐银珍
一条见证繁华的河
镇远古城四周群山环绕,蜿蜒流淌的㵲阳河穿城而过,自西向东呈“S”型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太极风貌。
㵲阳河,是长江支流沅水的支流,流经贵州瓮安、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玉屏及湖南新晃、芷江、怀化、黔阳两省十县市,在黔阳县黔阳镇与清水江汇合入沅江。干流全长258千米,流域面积6480平方千米。
㵲阳河以独特地理位置和形胜之势,吸引了不少商贾游客,尤以江西、湖南两省为最。他们渐次卜居,聚集于㵲阳河两岸。最盛时,镇远府、卫两城住房达3600多幢,有7000多户3.5万余人。人烟稠密,商品种类繁多,市场活跃。
“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㵲阳河祝圣桥上的这副对联道出当年东南亚国家使臣进京朝贡的盛况。
正是因为有了㵲阳河,才孕育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也造就了它从古至今的繁华。
一条流淌历史的河
明清时期,镇远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西南大都会”。在岁月长河中,镇远积淀了许多历史遗存,道观寺庙、亭台楼阁、祠堂会馆、津桥码头、古泉古井、古巷民居等,数不胜数。
青龙洞古建筑群最为著名。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城东㵲阳河畔的中河山上,始建于1388年,占地2.1万平方米,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群靠山临江,依崖傍洞贴壁凌空,错落有致。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它见证了镇远辉煌的过往,揣附着人们美好的期许。登上玉皇阁向下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古城景色尽揽。
一条发展旅游的河
今年“五一”期间,镇远以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的“龙神嫁妹”故事为蓝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传统中式婚礼巡游。神话故事与中式婚礼融合,是镇远古城文旅新业态的体现。
每年端午节,镇远都会在㵲阳河举办赛龙舟比赛,数万群众云集古城共享佳节,共祈国泰民安。镇远赛龙舟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㵲阳河,镇远全力打造“古城水上游”,水上飞人、水上摩托艇、古城旅拍等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镇远县大力实施“㵲阳河十八湾”景点建设,带动了乡村特色旅游连片发展。
每年初夏,在㵲阳河畔的蕉溪镇郎洞村,美丽的玫瑰花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160亩玫瑰花海成了旅游打卡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村里迎来3万多名游客。
被誉为“世外桃源”的匏瓜寨,紧邻 㵲阳河,房屋、鱼塘、果园、稻田交织成画,美不胜收,有的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有的村民发展枇杷种植,有的村民则在㵲阳河风景名胜区上班开游船。
37岁的李成富就负责在景区开游船,月薪2400元,“每月上班20天,还有时间照顾家庭,工作和生活两不误。”禁渔上岸转型发展的匏瓜寨人,生活越过越滋润。
一条生态文明的河
㵲阳河是镇远人民的“母亲河”,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近年来,镇远县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辖区内共设立县级河长24名、乡镇级河长95名、村级河长228名,压实河流保护管理和治理责任;在12个乡镇建立了12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强化对㵲阳河的管理;完善㵲阳河沿线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为维持生态平衡,全县关闭8座水电站;深入实施㵲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㵲阳河治理工程等。随着水质持续向好,在㵲阳河不断发现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
52岁的顺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田楠,是 㵲阳河镇远县城河段的一名河长,守护河道环境卫生、制止和劝退垂钓者、捡拾水中垃圾,是她每天的工作内容。
“我从小在㵲阳河边长大,对它充满了感情。这些年全县300多名河长和群众一起用心用力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河水越来越干净,两岸景色越来越美。”田楠自豪地说。
从镇远州至如今的镇远,㵲阳河见证了镇远的前世今生,也将见证未来镇远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镇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93亿元、增长2.4%。今天的㵲阳河,一江碧水,美不胜收,千年古城镇远正活力满满,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