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系统治理 构筑高质量发展生态安全屏障

冉军 刘珊宇 粟超

治水要良治,良治的内涵之一是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

翻开贵州地图,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八大水系,4697条河流纵横交织,水资源丰富。但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多土少,易受侵蚀,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逆向演变。

十年来,贵州水利系统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注重河流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逐步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贵州构建独具特色的“五级河长”体系,首创四级“双总河长”,独创“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在系统治理的思维引领下,贵州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治理行动瞄准河湖乱象,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违规问题,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统筹黑臭水体治理,加快修复水生态的典型案例不断涌出。

以河湖长制高位推动六枝特区贯城河—六枝河的治理,通过雨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河道绿化美化项目建设等,让曾是贵州省十大污染源之一的六枝河由“黑”变“清”,重泛清波……

贵州连续多年成功举办“贵州生态日”“保护母亲河 河长大巡河”活动并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河,树牢“一盘棋”思想,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省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优良,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到“有为有效”,河湖管理保护形成了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崭新格局。

不只是水里,岸上的变化同样喜人。贵州水利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为抓手推动自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夯实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相继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形成了统一规划、联动实施、一体考核的工作格局,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逐年提升,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连续数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贵州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目标,建立起从省到村的五级水旱灾害防御组织指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完成省水库运行及安全监测监管系统开发,初步建成空间分布基本合理、监测项目比较齐全、测站功能相对完善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如今,贵州城市防洪功能得到全面升级、现代化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建立、应对水旱灾害能力全面提升,有效守护江河安澜。

今年,贵州围绕健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正在加快推进清水江、㵲阳河等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重要支流治理;加快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和病险水库治理;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贵州省水库运行及安全监测监管系统等项目建设,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江河安澜,水美人和。进入新时期,贵州将继续立足生态系统全局谋划治水,努力实现全要素治理、全流域治理、全过程治理,坚定不移走系统治理的治水之道,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 2024-05-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4537.html 1 系统治理 构筑高质量发展生态安全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