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6斤新洋芋,最后就这点了,就收你9块钱,扫微信。”5月7日上午,在习水县良村镇的乡场集市上,来自良村村干溪组的袁兴凤将称好的新鲜洋芋装好递给顾客,熟练地拿出手机打开收款码。
“微信收款就是方便,不用找零钱,分分钱、角角钱找起来麻烦得很。”尽管袁大娘今年74岁了,却精神抖擞,说话也是快言快语,不时还开开玩笑。她告诉记者,现在卖东西用微信收款,不用找零,方便又放心。
“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赶集来回都是车接车送,根本不用走路。”袁大娘开心地介绍,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来卖,既不浪费,又能挣钱,现在城里人逛乡场的越来越多,他们最喜欢购买的就是新鲜蔬菜。
随着时间接近中午,乡场集市上愈发热闹起来。各个摊位上,摆满多种农资、农具和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自家制作的农特产品,不时有人驾车停靠在乡场集市的边上,然后步行加入到赶集的行列。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赶集的人们在乡场上来回穿梭,所以商铺和摊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摆放着收款二维码。
在采访过程中,袁大娘当天带来的80多斤新鲜洋芋很快卖完,与老伴一起收起背篓和秤,与记者告别后,老两口一边与熟人打着招呼,一边喜笑颜开地在集市上逛了起来,瞬间由摊主变成了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