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和合之美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张洁 景书灏 陈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贵州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充分尊重和发扬基层首创精神,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推动着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增添了无限活力。

满足群众之需,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袤农村大地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必须牢牢抓住为谁建、谁来建这个根本性问题。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以提升生产劳动力水平,增强生产生活服务性配套,改善人居环境等为重点,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唯一考量标准,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建设发展的全过程。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围绕“富、学、乐、美”一体化布局,统筹做好建设规划,将“和美乡村”真正建在群众的心坎上。

筑牢产业之基,绘就宜居宜业的美好图景。一方面,要切实发挥集体经济“统”的功能性作用。有效整合农村闲散资源,规范农村产权登记管理,健全城乡资源要素流通机制,立足村域特色,按照主副次结合、长中短配套的发展机制,逐步形成村村有特色,带动能增收的集体特色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注重家庭生产经营“分”的发展活力。以村域特色产业为主导,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性作用,围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鼓励和支持中小农户多业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拓宽群众自主经营发展和增收渠道,集聚“百花齐放”的乡村发展生机活力。

厚植文化之根,打造可观可感的和美乡村。一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和淳朴民风。二是要充分挖掘民族特色,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等保护力度,做好人文、历史文化展示;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发热爱的多形式民俗文娱活动,丰富和拓展“村超”“村BA”等“村”字头文化活动品牌内涵。三是要注重文化的创造与革新,既要立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以数字科技赋能,建设和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培育和铸造与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相匹配的新文化高地。

凸显生态之美,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共生、和谐共美的发展理念。一是以人居环境提升为优先,以环境之美凸显宜居之美;二是注重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同时,以乡愁、乡韵为内涵,在坚持生产方式和功能设施配套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小投入打造,微景观串联,实现劳作生产、田园生活的有机融合。三是要充分挖掘生态经济价值。发挥贵州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生态优势,围绕一产绿色生态高效、二产生态品牌赋能、三产补链强链延链,让绿色经济成为和美乡村建设新的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极。

夯实自治之基,推动乡村振兴和谐发展。一方面,要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基层干部能力提升为切入点,凝聚齐抓共管,自我管理服务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理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内部协同关系,围绕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依法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依俗优化村规民约,进而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再者,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普法教育宣传、职业技能提升等,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激发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革新的内生动能,用人才“活水”、智力创造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生活美、产业美、生态美的“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本文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3GZGXRW175〕资助)

--> 2024-05-0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3892.html 1 以和合之美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