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佩佩)4月30日,记者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茂兰保护区洞塘管理站在开展2024年第二次红外线相机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未曾记录过的雉类动物,经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吴忠荣教授鉴定,确认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俗称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是鸡形目雉科大型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等级,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此次茂兰保护区发现的黑颈长尾雉为雄鸟,头和颈部均具紫色光泽,脸部红色;尾羽白而长,具黑色或褐色横斑,翼上有两块横斑,次级覆羽近蓝色;下背及腰白而带黑色鳞状斑。
黑颈长尾雉的首次发现,使茂兰保护区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数量新增至10种,丰富了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