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珠郎娘美》:侗族传统口述文学的代表作

石云昌(右前)正在开展《珠郎娘美》演唱教学。(受访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珠郎娘美》简介:

《珠郎娘美》是侗族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创作时间约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在贵州,主要流传于榕江、黎平、从江三县侗族地区,大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也有的借用“汉字记侗音”方式记录成文字。作品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相传珠郎和娘美都是古州(今榕江)三宝侗乡人。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版本,并被改编成长篇叙事歌、说唱和侗戏。

珠郎娘美的故事,渗透在侗族文艺作品的多种形式之中,成为侗族传统口述文学的代表作,在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族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8年6月,《珠郎娘美》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云昌:

要将毕生所学侗戏全都教给学生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在黔东南,有一个人人都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珠郎娘美。有这样一个人用一生演绎、传承他们的故事,他就是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云昌。

石云昌是榕江县栽麻乡八匡村人。“从小就在父亲跟前耳濡目染,对侗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就想有一天要让侗族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年轻时石云昌当过10余年民办教师,在教学的业余时间里,他一边跟当地歌师深入学习侗戏,一边在学校开设侗戏班传授侗戏,对侗戏的传播和传承,石云昌执着而充满激情。

“今年63岁,肩上的担子从未卸下,要将学到的侗歌侗戏全部教给学生,让大家代代相传下去。”石云昌平时在家中组织同村人学侗歌侗戏,同时还在榕江县忠诚中学负责侗戏传承教学,他的不少学生考上了艺术院校。每年寒暑假期间,都有不少大学生和中学生慕名前来学习侗戏。

“今年春节期间带着由学生组成的表演团在榕江巡演了9场《珠郎娘美》,近3万人观看了演出。”石云昌说,近年来,表演团还借助榕江县三宝侗寨旅游的兴起,在侗年、萨玛节等节庆进行表演。在学生的帮助下,石云昌开通了抖音账号,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演出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让《珠郎娘美》这出动人的爱情故事传得越来越远。

--> 2024-05-0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3675.html 1 《珠郎娘美》:侗族传统口述文学的代表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