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由于该零件结构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只能通过多轴数控机床结合微小刀具,经过多工序精细切割,才能保证零件各项高精度的几何尺寸,避免变形。”在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赵青松工作室,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青松,手上拿着他刚加工好的零件——这是一家企业委托学校,由赵青松指导生产的重要零件。为保证零件在航空使用中高强度的要求,需要使用一整块价格昂贵的金属原料,不能焊接,只能通过机器切割进行一体化成型。
拿到从企业送来的图纸,赵青松仔细研判,用CAD软件设计绘制成3D模型,再用CAM软件进行工艺优化。根据产品特性,分析加工工艺,决定每个部分的加工顺序,再将程序输入机床,对原料进行精密加工……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部件无法达到质量要求。不到一周时间,产品从图纸变成赵青松手上的成品,这正是他技艺精湛的体现。
作为刀具领域的领军人才,赵青松在模具、数控、要部件设计制造等领域都是佼佼者。“提升技术的方法,就是不断从书本、网络,从与企业、科研院所交流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需求,研究相关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知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除教学工作、指导实习外,赵青松还研究增材制造和金属打印等最新技术。他常告诫学生,要抱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更好满足日新月异的智能制造需要。
“教学要与企业岗位实际对接,我们教学使用的数控加工设备,也是企业生产用到的设备。”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使赵青松与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教学也是“生产”。近年来,赵青松通过“校企融合”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技能人才。
近5年,赵青松累计进行技能竞赛、难加工材料、薄壁零件加工经验分享10余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次。每年为贵州省内航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300余人次,促进企业加工水平整体提升成效明显。
在他的带领下,赵青松工作室2017年获批贵州省国防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获批贵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带领团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航空工业生产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重点抓好技术创新、技术改革、实训教学创新,积极发挥小组成员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