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麻山深处的“致富蓝”

——紫云猴场镇大力发展蓝靛产业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春光明媚,在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尅座村蓝靛种植基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蓝靛长势正旺。

“进来的时候要小心,别把苗子踩了。”行走于田垄间,猴场镇副镇长阮文桥小心翼翼查看着蓝靛的长势,这可是他眼里的宝贝疙瘩,再过3个月,这批蓝靛将加工成蓝靛膏,销往望谟县。

“蓝靛全身都是宝,叶子是制作蓝靛膏的原材料,草根又可加工成板蓝根,基地里全部都是‘订单式’种植,亩产值超过1万元。”阮文桥说。

蓝靛,又称为板蓝。这种扎根在麻山深处的植物,外人了解甚少,但在猴场镇,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猴场镇种植蓝靛已有200多年历史,勤劳手巧的苗族、布依族群众不仅传承着利用青麻织布、蓝靛染布制作衣服的习惯,也传承着种植蓝靛,利用蓝靛青叶加工提炼靛膏的传统手艺。

据介绍,猴场镇以黄壤土、沙壤土为主,土壤较为肥沃,适宜种植蓝靛的面积达3万亩以上。蓝靛栽培以农家肥为主,制成的蓝靛膏成品纯度高、细腻、杂质少。生态环境的优势,加上传统种植技术及制膏技术,使猴场镇成为蓝靛生长的“天然温床”。

近年来,猴场镇通过村合作社带动农户不断扩大蓝靛种植规模,209省道沿线的小湾、大田、尅座、猫场、打联、马寨等村连片种植蓝靛,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左右。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猴场镇不仅组织人工将今年收割的蓝靛加工成蓝靛膏进行销售,还直接把收割的蓝靛运销给蓝靛收购商,或把收割的蓝靛烘干后卖到制药企业。

2019年,猴场镇围绕蓝靛的药用价值进行开发,在小湾村建立蓝靛膏加工厂,产品供不应求。同时,猴场镇在产业换季时将蓝靛根和枝叶作为中药材的原材料进行销售,立刻吸引广东和广西的制药厂上门订购,销路不愁。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蓝靛产业已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富民产业。通过镇级和村级、村合作社运营,蓝靛产业已惠及农户600多户,每户可增加3000元以上。同时,蓝靛栽种、管护、收割等各环节都需大量劳动力,直接带动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目前,猴场镇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下功夫,注重研究蓝靛种植栽培技术,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技术。同时,利用种植大户带动散户,让蓝靛种植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提升蓝靛品质和产量。

--> 2024-04-30 ——紫云猴场镇大力发展蓝靛产业链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3398.html 1 麻山深处的“致富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