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刘杨 安启余 摄影报道
进入4月,黄良华在忙碌中多了一份心安。
就在3月,他与深圳一家大型水果收购商达成协议——包村收购平滩村的猕猴桃。
平滩村位于修文县谷堡镇,有36年种植猕猴桃的历史,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超200万斤。这样一笔大订单的谈妥,村民种植猕猴桃底气更足。
36年前,平滩因土壤贫瘠,且以山地为主,庄稼也就是包谷、洋芋,村民的生活很困难。
穷则思变,1988年,平滩村在老支书黄国祥的带领下种了300亩猕猴桃。由于品相不佳、销路不畅、交通不便等原因,村里的猕猴产业5年都没有起色。
为了生存,20岁的黄良华只身去了浙江温州的一家鞋厂打工。
每亩猕猴桃的收益是玉米的几倍,黄国祥坚信,发展猕猴桃产业是平滩村最好的出路。此后,黄国祥一直致力于改良品种、扩宽销路、修建产业路。
十多年光阴,能吃苦耐劳的黄良华从打工仔变成了商人,生意顺风顺水,平滩村的猕猴桃产业也稳步推进。
这期间,党员蔡仁政承包了70亩地种植猕猴桃,并积极动员群众发展。后来,他凭借良好的表现,接过了黄国祥的接力棒,继续带领全村发展猕猴桃产业。
2009年,平滩村的猕猴桃产业渐入佳境,村干部也有了底气让在外务工的人回村,黄良华就是接到蔡仁政打来的电话决定返乡的。
返乡前,黄良华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并与浙江水果批发市场达成合作,每年定时收购平滩村的猕猴桃。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也是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这一年,省、市、县的扶贫政策纷至沓来,平滩村的党员干部备受鼓舞,纷纷自发外出开拓市场,陆续打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猕猴桃销售市场,2017年,平滩村的猕猴桃出口到了东南亚。
“十里走廊、百户示范、千家种植、万亩基地”的特色,预示着平滩村产业的崛起——猕猴桃年销售量足足70万斤。
正是由于对全村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贡献突出,2021年,黄良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继续做足生态“绿色文章”,把发展猕猴桃作为特色优势和富民支柱产业。
如今,平滩村已被打造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通过挖掘产业优势资源、特色文化,推动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快速转化,带动全镇每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万元左右。
2023年,平滩村猕猴桃产值超1.5亿元,年人均收入约6.6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看着平滩村的崛起,黄良华难掩心中喜悦,“过去已成为历史,平滩村更美好的未来在路上。”